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媒体:这个时候了 写致市民的一封信请走点心

原标题:抗疫时评|这个时候了,写致市民的一封信,请走点心

媒体:这个时候了 写致市民的一封信请走点心

经济观察网评论员宋笛

疫情防控叠加返程高峰,北京、上海等城市陆续发布了“致市民的一封信”,这种与市民沟通的意图是好的,但实话说,其中一些内容写的不太走心。

“致市民的一封信”不是写给上级的汇报材料,也不是发给下级机构的红头公文,它应该是城市管理者写给自己城市市民的一封“家书”既然是家书,关起门说话,应该表述诚恳,提供充足的有效信息。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有效信息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主要内容,一是全面、真实的提供疫情防控面临的状况和进展,二是希望看信的市民做些什么,三是告知市民,政府还将做些什么。

这三方面的信息应该是缺一不可且需要越详尽越好,比如要让外地返城的居民“配合好健康询问检查”,就应该明确的告知他们在哪配合,怎么配合?要让市民“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就应该告知他们如何防护,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再比如,政府有没有设置一些口罩售卖点,居民在哪能买到这些防护用品?如果买不到,又该怎么办?

当然,如果是善于利用互联网信息搜索的人,很快能在其他的渠道找到类似的信息,但一个城市的人口构成是复杂的,我们不能预设他们都用很充足的信息获取渠道,既然利用了公共资源,发布了这样一封信,那为什么不尽量说清楚呢?

更何况,个别城市发布的致市民信上述三方面内容在全文中占比刚到五分之一,大段大段的内容并未提供充足的有效信息,有些只是空话、套话,如若去繁就简,相关内容的提升空间还很多。

一封合格的致市民信最终应该达到什么目的?

写信的人请设想这样的场景:疫情当前,当本市的居民从满频的疫情信息中突然发现这份信,这份自己居住、工作城市的管理者给自己写的这封信,他看完后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

最好是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最不济,也别添堵。

传递信心,安抚恐慌情绪是目前状况下,致市民的一封信所应该达到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先决条件是已经提供了详尽的信息,准确、全面的信息是消除恐慌的必要条件,其次应该表述诚恳,少写空话、套话。

在没有提供足够多有效信息的情况下,要让市民相信“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迈不过去的坎”或者“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等诸如此类的口号,可能比较难。

与疫情防控的大局相较,致市民的一封信该怎么写,是个小事。但是这个小事折射出的是一种最基础的动机,即城市的管理者到底该向谁负责?

在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理论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城市的人口争夺战已经打响,快速崛起的部分二线城市证明了人口规模在城市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每一个人的流动和定居取决于复杂的因素,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城市的管理者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

疫情的特殊时期,无疑是展示这种心态的重要时期,“患难见真情”,所以,为城市长远发展计,建议城市管理者,这个时候了,写致市民的一封信,请走点心。

相关阅读:
伊朗外长支持抗疫:与美趁人之危相比 中国更负责任 紧急扩散 河北廊坊市确诊病例行程范围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