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宅”的最高境界:居家健康生活指南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被疫情困在家里该如何宅得健康,宅得有意义呢?三联为你整理了一份居家健康生活指南。
01如何使用口罩
尽量宅在家,如果去到非疫区空旷且通风的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则需要佩戴口罩。如有疑似症状要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吸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对于普通人而言,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建议不要盲目囤积口罩,将N95口罩留给更有需要的医护人员。
戴口罩的注意事项
戴口罩前先洗手,手不要触摸口罩面,通过两端线绳佩戴和摘取。
如果佩戴口罩过程中,口罩变得潮湿或沾染了鼻腔分泌物,需及时更换。
取下口罩后,立刻将其扔进垃圾桶并洗手。
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捂住口鼻。
02勤洗手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手部接触,再经揉眼睛、抠鼻、摸嘴巴等行为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比戴口罩更为重要。
餐前、便后,外出回家,咳嗽打喷嚏,打扫卫生、抚摸动物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记得洗手,制备食物之前、期间和之后,以及用手触摸口、鼻、眼之前也要洗手。
使用肥皂(洗手液)和流水搓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谨记洗手七字口诀。擦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及时更换。
03居家清洁
清洁:每日打扫卫生,及时清除室内垃圾。
通风:每日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开窗前适当增添衣物,避免着凉。
消毒:如果家人曾接触过疑似患者,家中则需要严格消毒。定期用消毒剂对地面和经常接触的物品消毒,按说明书使用消毒剂,并戴好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和口鼻。
几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监测中,在一名确诊患者家中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广州市疾控专家提醒,日常家居细节中,有许多容易造成病毒间接传播的途径,如门把手、手机屏幕、电脑键盘等也可能是病菌载体,应注意清洁。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说,病毒从人体出来后会很快沉降,不会在空气中飘移。从这个意义讲,空气中不会有病毒。但病毒可能落在物体上,人可以通过手来接触到病毒。病毒在光滑的物体表面能存活数小时,温度湿度合适的环境能存活1天,有发现可达到5天。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 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容积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香港大学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了在细胞中生长的新型冠状病毒
收快递和外卖时,最好选择无接触配送。收到后用酒精擦拭包装盒和包装袋,去除包装后及时洗手,降低病毒存在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醋所含醋酸浓度较低,熏醋不仅达不到消毒效果,还会对人的眼睛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如果家有宠物,最好减少外出遛狗行为,不让宠物接触流浪动物,定期对宠物进行清洁,及时处理家中宠物粪便,抚摸宠物后记得洗手。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家养的猫狗会感染新冠状病毒。养宠物的人不必太担心,更不要随便遗弃宠物。
04合理作息
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粗细搭配、荤素适当,多吃新鲜水果,多喝水,拒绝野味,避免食用生冷的,未熟透的食物。
在家做饭时,要将肉禽蛋类彻底烹饪,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
点外卖最好选择熟悉,品质有保障的店,选择无接触配送服务。
不要听信偏方和食疗,更不要盲目囤积板蓝根、双黄连颗粒等药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尽可能做到早睡早起。
宅久了需要动一动,在室内进行一些碎片化运动如健身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既可以增加趣味性,又能提升代谢率。空间允许的话,还可以进行跳绳、爬楼梯等体育活动。
疫情期间如何通过饮食提高免疫力?
营养专家给出了十条建议
1
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不吃野生动物。
2
每天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平时的基础上加量。
3
适量多饮水,每天不少于1500ml。
4
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
5
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
6
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化肠内营养剂(特医食品),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
7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8
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9
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10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适量运动、早睡早起,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05自我提升
这段时间不妨拿起以前没看完的书,找出想看的电影,上几节网络公开课,学点新知识,合理安排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