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破五,破除禁忌

原标题:破五,破除禁忌

中国人过年,有许多风俗,这风俗既是礼仪,也是禁忌,比如初五之前不缝纫,不洒扫,不用生米做饭等,破五之后,都解除了。

正月初五是百业开张的日子,尽管广义的过年要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尾声,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了初五,完全的休息状态就已经结束了。这一天,城市里的商家开门营业,乡村里的农家也要开始准备春耕了。

往年的初五,回乡的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返程了,但今天是特殊的一年,各地都在延长假期。但在农村,农时不等人,所以仍要想办法解决防疫和春耕之间的矛盾。

破除禁忌

中国人过年,有许多风俗,这风俗既是礼仪,也是禁忌,比如初五之前不缝纫,不洒扫,不用生米做饭等,破五之后,都解除了。如清代《燕京岁时记破五》记载:“初五日谓之破五,破五之内不得以生米为炊,妇女不得出门。至初六,则王妃贵主以及各官室等,冠帔往来,互相道贺春。新嫁女子亦于是日归宁。”

民俗学者高巍说,“从仪式上来说,有些禁忌看起来却有迷信的色彩,但剥开仪式的外表,内里蕴含的,还是让人们修生养息的初衷。所以,初五之后,人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这些禁忌也就随之消失了”。

除了破除过年时的种种禁忌,初五本身也有自己的风俗,如祭财神、送穷神等,高巍说,“这些民俗,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最朴素的期望,期望未来的生活不受穷困,可以丰衣足食,家庭兴旺”。

各地破五的风俗大同小异,在关中很多地方,人们这一天要吃“搅团”,即用面搅成的糨糊状食物,寓意把一切不如意的东西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在今天的陕西、甘肃等地,仍旧流行。

山东许多地方,则把这一天称为“五马日”“马日”,这和大部分地方以初五为“牛日”不同。

开门营业

诸神下界,开始工作,人自然也要开始新一年的工作了。古代不少行业假期只到初三,初四已经开始上班,不过这一天的主要任务,还是迎神。

旧时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的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

还有另外一种习俗,就是干脆在这一天不请他,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那位没有被请的,自然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不在过年前辞退员工?高巍说,“这其实就是传统的人情社会中温情的一面,过年前不说辞退的话,让大家安心过个好年,同时,破五之后,那些经营好的商家店铺,也开始招人了,这些被辞退的员工也有更多的机会找到一份新的工作”。

高巍说,“在今天,假期一般都到初六,所以有些习俗已经不一样了,但同时,还有另外一些行业,整个过年都不休息,比如服务业,商场、超市、饭店,三十晚上也不歇业,大年初一还照样开,这又是另外一种现象,他们怎么过年,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过年结束

为什么商家要破五开张?高巍解释说,“很多做生意的,其实都是小买卖,经不起长时间的歇业。另一方面,过去生活水平不高,百姓家里的日用品储备也不像今天这么丰富。比如买粮米,都买得很少,干了一天的活儿,赚了一点儿钱,买一二斤米。够一家人吃一两天,过年会丰富一点儿,但也不足以支撑长时间的消耗,到了初五,也就用得差不多了,等着商家开业,重新去买”。

当然,因为年还没有真正过完,所以尽管商家已经开业,但街上仍不算热闹,只是日常生活的状态,开始渐渐恢复。

过了初五,过年的风俗、仪式等就变少了,高巍说,“从腊月二十三准备过年,每一天都有非常具体的事务,但到了初五之间,就渐渐没有了,年虽然还没过完,但也只是余韵,或者是一些不那么隆重的仪式”。

比如初七祭祀厕神,高巍说,“过去民间有祭厕神的风俗,厕神也是一位生活保护神,是日常生活中万物万神之一。为什么要在过年祭祀厕神呢?这是因为在过去,平常生活水平不高,总是吃不饱,排泄的也少。但过年期间吃得好,排泄的自然也多,给厕神添麻烦了,所以要答谢一下。实际上,这也是年即将过完的表现之一。祭祀厕神的仪式很简单,一般也就是打扫一下,好一点儿的会在厕所里供一个木刻板的神像,简单祭祀一下”。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穆祥桐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国家卫健委:继续驰援疫情严重地区 降低病死率 最高检:严惩隐瞒、谎报疫情造成疫情扩散等失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