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邱县只争朝夕建设城乡生态水网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邱县实施四大工程,走活生态水网建设“一盘棋”;健全机制,拧成生态水网建设“一股劲”;以奖代补,形成生态水网建设“一条心”,构建“河河相连、渠渠相通、坑坑蓄水、碧波灵动”的生态水网系统
(记者方尚俊通讯员刘洪涛刘春景)1月20日,在邱县乡村河渠边,挖掘机正在挖土疏浚河渠,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邱县县委、县政府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作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道工序。按照“旱能浇、汛能排、平时蓄”的建设总思路,大打一场兴修水利的人民战争,计划疏通扩挖河渠55条145公里,整治坑塘13处,实现地表水全覆盖,打造全县域“环城绕田”大水网格局。仅一个月时间,投入人力5万人次,疏通河渠28条55.08公里,抢抓节前有利时机迅速掀起建设新高潮。
规划引领,绘好生态水网建设“一张图”。邱县县委、县政府把生态水网的规划编制作为先手棋,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聘请专家完善规划,科学绘就生态水网“蓝图”。该县党政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一线调研,先后到老沙河、沙东干渠、邱城林场等地查看河渠通水、联网和蓄水情况,指出要充分考虑引水、蓄水、排水的问题,切实满足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需求,确立了“旱时能浇地、汛时能排涝、平时能蓄水”建设总思路。同时,采取群众共议和专家会审的方式,提高河渠建设的实用性,实现地表水全覆盖。
四大工程,走活生态水网建设“一盘棋”。该县按照“先主后次、先重后缓、以动为先、分步实施”原则,以四大工程为着力点,通过以点促线、以线带面,走活生态水网建设这盘棋。实施主渠道治理工程,以“九条一库”为全县生态水网骨架,打通生态水网主动脉,全面提高引水调水蓄水能力。实施支、斗、毛渠、坑塘治理工程。按照“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的要求,实施树木、垃圾清理、坑塘整修工程,达到“旱时能蓄、涝时能排”,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施老沙河调蓄工程,运用“多渠汇流”的聚水方式,提高蓄水量,调节水资源合理分配。实施扬水站维修建设、管网铺设工程。对沿渠病坏扬水站进行修复完善,新挖渠道配套建设扬水站和相应管网、小型节制闸、桥涵,以最大限度引、蓄地表水,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发挥最大工程效益。
健全机制,拧成生态水网建设“一股劲”。为确保生态水网建设质量,实现春节前“通水”的目标,建立一线督导、现场观摩、跟踪督办三项机制,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全面加快推进步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6次,冒着严寒和风雪,深入到各乡镇生态水网建设一线听谋划、指方向、看进展、推进度、解难题,县级主管领导多次到乡镇调研、督导生态水网建设工作开展,县农业农村局选派骨干常驻乡镇开展业务指导,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盯在工作现场,昼夜奋战,全力推进生态水网建设。建立现场观摩机制。县委主要领导先后2次带领县直有关部门到各乡镇施工现场进行观摩拉练,比进度、比标准、比干劲,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现场,把主战场摆到一线,人歇机不停,确保高质高量完成各项水网建设主体工程。
以奖代补,形成生态水网建设“一条心”。按照“谁受益、谁管理”“谁干得好、谁补助多”的原则,邱县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共建共护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推进生态水网建设。县里制定《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实施方案》,对县级工程安排专门奖补资金。以“河长制”为依托,创新“生态水网”管护机制,拓展县级、乡级、村级河长职责,同时激发受益群众河渠共护。制定考核工作办法,实施日巡查、月督导、季考核奖惩机制,推进河渠管护常态化、管理规范化、奖惩差别化,切实做到守河有责、守河尽责、守河有效。以实实在在的效益,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减少了占地、青苗补偿的阻力,引导群众自愿出资出劳,共同构建“河河相连、渠渠相通、坑坑蓄水、碧波灵动”的生态水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