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怎么让宅基地“活”起来?上海这些地方有新招
摘要: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乡村宅基地的空置率高,对外租赁价格低,亟待进一步盘活后成为老百姓“富口袋”的重要利器。
日前,奉贤区金汇镇明星村里,一套普通的农宅蜕变成了白墙黑瓦、颇具设计感的新房子。房子入口处的牌子上,“星传奇”三个字透着几分神秘感。
这是出现在上海郊野大地的新业态——由村委会负责村民宅基地流转相关事宜,企业主导招商、修缮和运作,打造一个地处乡村的招商运营空间,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企业项目需求充分对接。
乡村的重要可利用资源是“三块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宅基地。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过程中,不少乡村宅基地的空置率高,对外租赁价格低,亟待进一步盘活后成为老百姓“富口袋”的重要利器。
以明星村为例,该村宅基地空置率长期超过30%,平均租金只有每月2000多元。如果流转给村委会,再由企业租赁用于办公,租金可以提高到每天0.7元/平方米,一年下来,平均每户可以拿到10万元租金,较原先至少提高4倍。
除了老百姓自身得益外,村集体也有相应增收——根据村委会和招商主体的协议,入驻宅基的企业至少要达到每栋一年300万元的税收。村集体可以通过“租税联动”的形式,获得部分集体收益。
目前,该项目推进不足半年,招商主体已经为明星村引进了10家左右科技类、产业服务类企业注册,分布于环保、生物医疗、农业科技、人工智能等行业。而村委会也已经和6栋有意愿流转宅基地的农户谈妥。不日,房屋改造即可动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上海各涉农区都在探索盘活宅基地的新模式。除了引入企业办公外,不少地区开始试点将空置宅基转化为人才公寓,既解决了农民增收问题,也解决了周边企业员工安置问题。
浦东新区张江镇新丰村里,就藏着这样一栋三层小楼:白墙红瓦的简约设计,园内百年榉树郁郁葱葱,院外一条小河静静流淌,处处透着江南水乡的秀美。然而,小楼大门口却赫然挂着一块蓝底白字的铭牌——“微创家园”,彰显着这里与其他村民住宅的不同。
这栋楼是浦东首家乡村人才公寓,如今住着十几位来自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年轻员工。张江镇许多重点企业都曾反映,住房已成为制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棘手问题。“张江现有人才公寓5000余套,但排队申请居住的超过2万人,申请一间人才公寓往往要等两年以上。”
能不能通过城乡资源对接解决这一问题?去年起,张江镇开始尝试租赁一批农民闲置的宅基地房屋,用来打造农村人才公寓“样板房”。
改造后的宅基,兼具居住、学习、休闲、娱乐等功能。最关键的是,刨除公司租房补贴后的平均租赁价格,仅是周边市场的一半,这在企业青年员工中很受欢迎。目前,来自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6名年轻员工已经入住。房屋出租后,老百姓每年的平均租金能达到10万余元,今后每隔两年,租金还会递增3%。
这种模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微创医疗作为张江乡村人才公寓第一个企业租户,已经向张江镇提出包租第二栋、第三栋甚至第四栋人才公寓,以满足年轻员工的居住需求。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