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破解课后三点半难题北京将研究场地、师资等解决方案
新京报讯(记者方怡君)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后服务?1月12日发布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其定调。工作报告指出,要以加强体育锻炼为重点,全面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这是北京市首次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内容作出要求。
“这是十分利好的消息,已经不用再多做讨论,而是要关注把它如何执行得更好。”北京市教委巡视员王定东说。
自2014年,北京市教委提出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以来,北京开展课后服务已数年。记者了解到,不同于其他活动内容,在开展体育锻炼时,对于场地、师资均有很大的要求。尤其是部分地区,受地域资源限制,存在运动场地面积不足,设施不完备等情况。
针对现阶段,学校在开展体育锻炼所面临的场地、师资问题,王定东透露,北京市正在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王定东介绍,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北京市在新建、改扩建学校时,会建设相应配套体育设施。
“但这远远不够。”王定东指出,场地的问题,需要多方参与共同突破。“建议社会体育设施优先向中小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开放是大方向。开放之后,经费怎么收、管理怎么弄,怎么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都需要考虑在内。我们也在同步推进这件事。”
在师资层面,记者了解到,参与课后服务的老师主要来自于学校内部,也有部分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老师。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认为,学校教师应该是参与课后服务的主体。“提供课程教学的校外师资队伍,难免会不稳定。”
王定东表示,也将通过加大引进高校优质毕业生力度、逐步解决聘用高水平运动员等途径,破解师资难题。“高水平师资队伍不仅为课后服务作保,也能满足部分同学更专业的训练需求。”
新京报记者方怡君校对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