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原标题: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腊月档期已排满

蒸过年用的花馍,每家用的面粉都不低于100斤,制作的数量都在200个左右

新京报讯(记者王纪辛)民谚有“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可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刚进腊月,村里嫂子、大娘们就已经开始做花馍了。忻州市非遗传承人丁芳莲这两天特别忙,她要按照预约的顺序,和老姐妹们一起,挨家挨户帮着做花馍,整个腊月里,她的“档期”都排满了。丁芳莲告诉新京报记者,“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做花馍,一家至少要做200多个,这些花馍除了自己吃,还要在拜年的时候相互赠送。”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家家户户做花馍。受访者供图

面花用途广泛婚丧嫁娶节庆祭祀都用它

定襄县杨芳乡杨芳村的丁芳莲今年63岁,曾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参加全国妇联主办的“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凭面塑获得优秀奖,获得“中华巧女”称号。

丁芳莲所说的“花馍”,就是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山西省定襄县面花。同年入选的还有山西的岚县、新绛、闻喜、阳城,以及陕西省皇陵县、山东省冠县郎庄的面花。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着色类面花。受访者供图

面花俗名“花馍”、“窝窝花”、“糕花”,流传历史悠久,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的唐代面塑文物,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面花悠久的发展历史。

面花流行于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在这些地区,面花最早是用于重大节日祭祀,并逐渐在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带有喜字的面花。受访者供图

除此之外,每年农历春节,家家户户还会制作一些形态各异的动物花馍,比如把鱼形模样的花馍放在水缸边,鸡馍放在瓮旁,狗馍则放在门口。这些是动物花馍过去在民间用来充当护佑使者,带有保护家庭安康的寓意。

过年花馍靠协作面粉至少备百斤

面花作为一项民间习俗,能够广泛流行并传承至今,除了它的特定功能外,还和它的团队式加工方式有关。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素色类面花。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比如杨芳村,每到类似春节这样的“大日子”,各家都需要提前做出“一批”面花留到春节用。这项繁琐的工程需要女主人约请邻里乡亲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丁芳莲告诉记者,“像过年用的花馍,每家用的面粉都不低于100斤,制作的花馍数量也在200个左右。”和面、发面、制作、再次发酵、蒸制,每一个环节咬合紧密,因此,通常需要几位甚至十几位妇女协作完成。

做花馍用的工具也是妇女手边的日用品,比如,梳子、剪子、擀面杖等,一块发面就这样在搓搓揉揉的过程中,变成鱼、羊、狗、龙,乃至是胖墩墩的小娃娃。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各种造型的面花。受访者供图

像丁芳莲这样手艺出众的面花匠人,在十里八乡都是最受敬重的,她设计创作的面花样式融合着风土人情、礼俗讲究,其他制作者也会争相效仿。也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让面花技艺在协作交流中得以传承,乡邻感情在团队配合时不断加深。

不同节日款式不同春节主要是“枣山”“饭山”

山西忻州定襄县位于晋中北,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丰富,既是佛教名胜区、黄河文化区,又是民歌的海洋、二人台的故乡。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着色类面花。受访者供图

包括忻州在内,山西各地也都有用面花敬神的传统。据丁芳莲介绍,不同节日蒸的面花款式不同。

定襄有名的“辨不清”娃娃面花,造型为四组胖娃绕成圈,白色发面生动地表现出婴儿幼嫩的肌肤,可爱逼真。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前排正中三个是“面羊”,左右分别是小猪造型。受访者供图

“那是用于庆祝重大活动制作的,春节不做。”丁芳莲说,“春节蒸的面花主要是‘枣山’‘面羊’‘饭山’等。”每个重量都在2斤以上,也是最考验面花匠人组合设计能力的几种大型面花。其他小型单款花馍有佛手、石榴、莲花、桃子等,动物造型则是老虎、兔子、鱼等。

其中,“枣山”在制作上,需要在一块三角形面饼上铺上红枣。红枣,寓意早早翻身、早早发财。红枣上叠放面饼的同时,增加独特寓意的单款花馍,比如符合春节气息的“小元宝”、“钱龙”、“鲤鱼”、“兔子”等。据她介绍,枣山这种面花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山西定襄花馍匠人做春节特制“枣山” 腊月档期已排满

专门做给家庭主妇吃的“饭山”。受访者供图

有意思的是,面花中的“饭山”是专门为家庭主妇蒸制的,丁芳莲告诉记者,“‘饭山’的寓意是米面堆积如山,女主人吃了饭山,日子会越来越蒸蒸日上。”别看饭山、枣山都体量不小,但绝对不仅是节日里的摆设,农人们不会浪费粮食,造型再精巧也会吃完,“蒸熟的花馍在正月里不发霉、不变形、不干裂,可以一直吃到过完年。”

新京报记者王纪辛

编辑张树婧校对何燕

相关阅读:
千山药机收深交所关注函 被要求说明是否信息披露滞后 退而不休的“老省长”陈苏厚逝世 享年8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