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三个维度看成都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态势

原标题:从三个维度看成都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态势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水平开放

从三个维度看成都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态势

一条条航线从成都延伸而出,不仅提升了全球通达性,也为国际经贸合作搭建起了高效的空中桥梁

西部外贸“第一城”

1-11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83.1亿元

外贸进出口反映着一座城市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态势。如今,成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极。

今年以来,成都外贸进出口一直保持两位数的稳定而快速的增长态势,成为全市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1-11月,成都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83.1亿元,首次站上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同比增长17.2%,远超年初确定的目标,亦高于同期全国2.4%的整体进出口增幅。成都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6.2%,以“领头羊”的地位持续保持“主干”引领作用。

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成都坚持“稳外贸”,推动外贸进出口发展指标逆势增长、韧性更足。逆风加速的外贸运行,不仅反映出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澎湃,也照射出成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今天,咱们就从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带一路”外贸潜力释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个维度,来看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维度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为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欧盟已经成为成都第一大外贸伙伴,东盟成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据海关统计,1-11月,成都对欧盟进出口1101.1亿元,同比增长37.5%;对东盟进出口1105.2亿元,同比增长21%。预计今年对欧洲、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速将分别达到48%、27%,产品层次、贸易方式等体现质效的指标进一步优化。

“从外贸运行数据可以看出,成都的贸易方式结构在持续优化。”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称,成都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占比较大,而且增速也较快,同时一般贸易方式也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构成了成都外贸运行中的一大特点。

统计显示,1-11月成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628.7亿元,同比增长23.8%,占成都同期外贸总值的68.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3.6个百分点。同期,成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935亿元,同比增长4.8%,占比为17.7%。

成都的加工贸易方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般贸易方式也保持较快增长态势,而且两者占比逾八成。这不仅说明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进一步起效,也意味着本地产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逐步增强。

成都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今年以来,成都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大幅增长且占比上升,1-11月成都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968.8亿元,同比增长31.3%,占成都进出口总值的18.3%,比去年同期提升了2个百分点。同期,成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达3981.7亿元,同比增长20%。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近年来,在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下,民营企业承接部分川内重大项目落地,有力带动了民营企业进出口的快速增长。

成都外贸发展前景让企业也颇有感触。零售巨头苏宁易购集团西南区成都物流公司总经理范录山称,成都对外贸易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很大,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该集团未来会把整个西南地区的总部放在成都,并加大总体投入。

今年以来,成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经济运行各项工作,实现外贸进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产业结构优化进展明显,围绕构建“5+5+1”现代化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规划布局,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整体实现9%左右的较快增长,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达83%。

苏宁只是众多看好成都市场的企业之一。成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让国内外众多企业巨头的聚焦目光转移至成都。

据统计,今年成都签约引进重大项目约442个、总投资7000亿元,实际到位内资6350亿元、增长10.5%,利用外资实际到位131亿美元、增长6.7%。其中,重大项目招引方面,引进了吉利集团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成都产业基地等12个百亿元以上项目,30亿元以上项目截至11月达到79个、投资4003.8亿元,占比达到62%。外资项目招引方面,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50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301家,10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蓉增资扩股或增设新项目。

维度2

“一带一路”外贸潜力释放

成为拉动成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开放,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动能源泉。

如今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成都乘势而上已然成为内陆腹地连通世界的窗口与前沿。因为开放,有力促进了成都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外贸增长特别明显。

今年以来,成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1-11月,成都“一带一路”外贸进出口额达1534.7亿元,同比增长21.4%,占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9%。其中,成都对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俄罗斯联邦分别同比增长156.2%、60.9%、41.8%。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潜力正持续释放,成为拉动成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一带一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西部开放格局,成都由内陆腹地转变为面向泛欧泛亚的开放前沿,开放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最大的变量和最强劲的动能。

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成都近年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紧紧围绕全面加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功能支撑,聚焦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对外开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持续增添活力。这在外贸运行数据上予以了深度回应。

在成都国际商贸城小商品批发区,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店主万国龙在店里忙碌不停。谁也不会料到,他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店铺在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了200多万元的出口额。“在过去,这只能是个创业的梦想,而如今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却变成了现实。”万国龙称,今年通过搭乘成都的中欧班列,把小商品卖到了境外的布达佩斯等地,销路一下子就拓宽了。

今年8月9日,成都直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对称往返中欧班列开通,全程运输时间只需15天。成都国际商贸城在西部地区唯一率先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依托高效的国际物流通道、便利的通关服务,打开了小商品走向国际的大门,让小微商户也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之中,在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实现创业梦想。

2013年4月26日,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架起快捷畅通的新亚欧大陆桥,从根本上打破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川流不息的“钢铁驼队”载着“四川造”“中国造”走向世界,又把全球的商品运到中国。

因中欧班列结缘,成都和罗兹2015年结为友好城市。同样因为中欧班列,TCL公司波兰工厂生产的液晶电视机面向欧洲市场销售。TCL王牌电器成都有限公司供应链经理蒲海介绍,国内生产的零配件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全程只需14天左右。成都工厂原本只做内销,这两年公司开始将出口产能往成都转移。

与TCL一样,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正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拓展市场的战略通道。例如,沃尔沃成都整车制造基地建成后,其零部件从欧洲发往成都正逐步从海运转为国际班列,去年还通过中欧班列实现了SUV汽车XC60整车出口俄罗斯;戴尔(成都)有限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去年实现产能转移130亿元,总产值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48%。

今年7月,中欧班列(成都)运送四川直供特殊农产品至维也纳,为冷藏出口运输生鲜蔬菜业务打通了连接欧洲大陆的西向通道,实现四川优质农产品直达欧洲人餐桌。依托海铁联运方式,成都还打通了二手车出口的国际通道,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为出口贸易培育新动能。

在忙碌运载货物出口的同时,成都国际班列也繁忙地把进口货物运回成都。除了意大利火神飞机、德国磁悬浮轨道梁、高精纺织品机械等“高大上”进口货物,还有红酒、牛肉、饼干、奶粉、服饰、化妆品、家居用品、平行进口车等,把国际高品质生活带入百姓日常生活中,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全球”。

近年来,成都加快打造7条国际性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海铁联运通道,架起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形成覆盖以亚欧为主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班列通道体系。目前,中欧班列(成都)已联通波兰罗兹、德国纽伦堡、荷兰蒂尔堡、越南河内等欧亚国家26个城市,境内的上海、钦州等15个城市。

据介绍,中欧班列(成都)年度和累计开行量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累计开行已超过4600列,累计带动进出口货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预计今年进出港货值同比增长逾五成。

在“陆上丝路”繁忙往来的同时,成都的“空中丝路”也忙碌地四向拓展、通达全球,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最繁忙机场第24位。今年以来,成都先后开通了至芝加哥、温哥华、罗马、赫尔辛基、德里、伊斯坦布尔等国际定期直飞客运航线,以及至布鲁塞尔、大阪等国际定期直飞全货机航线,全年新开国际定期直飞航线达15条,创历年新高。到今年12月31日,成都的国际及地区航线数量将达126条,其中定期直飞航线增至73条,进一步巩固了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四的地位。

今年,成都新开的国际航线遍布全球五大洲,不仅仅是“量”上的突破,在“质”上也向更高水平迈进。例如,成都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率先开通的直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航线,使得我国中西部地区与横跨欧亚的土耳其紧密相连,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国际运输服务;新开通的直飞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全货机航线,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畅通、设施联通等水平,推动更多“四川造”“中国造”出口至欧洲,同时也让丰富多样的欧洲造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四川物流研究院院长王智超认为,成都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构建起了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以及以成都为支点,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进而联通东盟的南向陆海新通道。当下,以成都为中心的国际互联互通新枢纽已具雏形,为成都的对外贸易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维度3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培育外贸进出口持续新动能

今年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成都就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动员大会,明确提出今年是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制定并实施《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的行动方案》。在10个配套行动计划中,《成都市跨境货物贸易通关便利化行动计划》极大提升了通关效率,推动了成都全市对外贸易发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成都各级政府更加积极主动。”德勤中国华西区主管合伙人王拓轩认为,成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最直接地体现在通关效率的提高上。

开放型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良的口岸营商环境支撑。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成都海关等单位的深度参与和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创新举措,成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今年1月1日起,成都航空口岸实行“7×24小时”通关,全天候保障所有国际航班、国际旅客和进出口货物通关,实现“随到随检、快速通关”;成都铁路口岸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和场站“7×24小时”转运制,及时响应客户的转运、查验等作业需求。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成都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降至39.92小时、1.17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64.4%、62.8%,提前两年实现整体通关时间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

成都对标国际先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在成都发展的信心。健进制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副总监龚伟称,公司正在成都加紧建设第二条和第三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满足出口增长需求。作为一家扎根成都10余年的企业,健进制药深刻感受到了成都优越的国际化营商环境,这样的环境也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活力。

健进制药是一家于2006年在成都建设投产的企业,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研发周期长、投入高的特点,导致健进公司部分产能空置,无法有效创造收益。在调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成都海关积极支持健进公司前期试点开展委托加工业务,解决了企业承接区外业务的问题,目前该公司承接了国内3家全球制药企业前10强企业的药品加工业务。

今年1-11月,成都高新综保区实现进出口3930.3亿元,连续19个月总量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同比增长24.1%,占四川外贸进出口的比重达64.2%。这一系列闪亮数字的背后,体现了成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践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效应。

最近,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复同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这是继高新综保区、高新西园综保区后,成都的第3个综保区开放平台。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位于成都青白江区,规划面积1.03平方公里,将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物流智能装备、电脑外设保税加工等先进制造业。

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设立,将进一步助推成都加快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参与国际分工,通过进一步整合成都国际班列通道资源,加快形成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聚集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对成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培育外贸进出口持续新动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声音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城市与经济服务研究所所长刘军伟:

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六大动能“源”

今年以来,成都外贸运行可谓是“量质齐升”,总量上“逆势增长”,质量上“结构优化”:服务贸易增长迅速,一般贸易中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增速明显,贸易“技术含量”更高;贸易对象更加多元,贸易格局更加优化,成都与东盟、欧洲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跨境电商等新型模式发展迅猛。

成都外贸运行的优异表现,印证了成都外向型经济健康与高质量发展。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能“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国家战略下成都位势的变化

“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建设等重大战略彻底改变了成都的势与场,由过去向东借势“借船出海”变成向西向南主动“造船出海”,拉近了成都与国际市场的“时空距离”,便利了成都外贸发展与合作。

2.通道、口岸及枢纽的便利化

2019年成都新开通15条国际定期直飞航线,成贵铁路建成通车、成自高铁开工建设;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首批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国际班列联接26个境外、15个境内城市;口岸布局和服务持续完善,航空口岸全面实行“7✕24小时”全天候通关保障,这些都为外贸货物进出、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3.高能级开放平台的不断建设

成都国际铁路港、国际空港“双港”优势持续发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试点示范,“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新模式”“公证最多跑一次”等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别合作园区建设深化,为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载体,也带来了制度及政策“红利”。

4.国际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随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攻坚的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改革2.0版加快推进,“1+10+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成都对外资外贸企业的吸引力、对国际高端要素的吸附力更加强劲,为成都发展外向型经济集聚了要素、营造了环境。

5.外事资源的持续转化

随着尼泊尔、希腊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全市领事机构总数达到19家,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总数达到103个。同时,成都还承办了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等重大外交活动。这些外事资源给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主场”优势。

6.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

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成都在通道互联、枢纽口岸联动、产业协同、要素共享等方面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效带动了腹地经济的发展,也培育发展了腹地市场,使成都真正成为对外链接全球、对内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乃至中西部地区的核心枢纽、门户,为成都集聚配置内外资源、货源、要素奠定了基础。

(记者杨富摄影张青青吕甲本制图陈杰江蕊松)

相关阅读:
新京报:违规成本加码 让A股告别“讲故事”时代 中国—东盟青年学生新年大联欢活动在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