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江宁推出南京人社系统首个区级“放管服”改革举措

原标题: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江宁推出南京人社系统首个区级“放管服”改革举措

中国江苏网12月26日讯(通讯员王宁记者罗鹏)今天上午,南京市江宁区人社新服务大厅启用暨人社系统“宁满意“放管服改革措施发布会在宁召开。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和南京市“宁满意”工程建设要求,南京市江宁区人社系统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访企,与服务对象“面对面”,聚集民生难题,提出下放34件事项,推出南京市江宁区人社系统“718+1+1”“宁满意”一揽子破题改革举措,阔步创新发展之路。

办事更方便

企业点赞:从半天办社保到半小时“全搞定”

“不断优化办事创业和营商环境”“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江宁区人社局精准发力,一场持续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得到企业、群众一齐“点赞”。

“之前我们给员工办理社保要到区里的市民中心,全区的单位都在那儿办,一等一个上午是正常的事,现在在东麒路附近社区,几乎不排队,手续齐全几分钟就能办结。”南京中升之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行政人事经理徐佳拿着刚办好员工社保证明向记者介绍到。

在徐佳看来,因为汽车销售人员流动比较大,人员进出最头疼的就是行政部门,出的员工要更改社保,进的人员交社保,这些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是解决不好,员工在工作中必然也会分心。“以前办公室人员要跑到区里的市民中心办这些手续,排个几小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现在好了,江宁人社系统‘宁满意’放管服改革到社区,以最短的时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服务过程变得快捷、方便。”

服务更贴心:

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要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需要做好优化服务的“乘法”。

7大类18项服务规范,以1个专家工作室为引擎,包含10个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套支撑保障制度体系,推动“宁满意”放管服经办集成改革……南京江宁人社系统推出的这项名为“718+1+1”的“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向市场放权、给企业松绑、让百姓受益,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革在南京人社系统属于首家。

江宁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副主任王世新介绍,根据国家、省市区“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江宁区人社局社保大厅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窗口服务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就业、失业、征缴等相关业务的经办整合。今年以来,在区级开通“一窗通办业务”一段时间后,已在全区10个街道及江宁开发区、江宁高新区、滨江开发区3个园区全面推行,第一批下放街道园区参保登记、录用备案、参保补缴等34项业务,实现全区通办,并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加快研究第二批业务下放清单。

“只跑一次腿、只排一个队”。此外,江宁区还坚持以方便企业群众办事为中心,设立社保综合窗口11个、医保窗口4个、社会保障卡窗口4个和“民心服务咨询”窗口4个,对符合“零跑腿”、“一次办好”等即时办结类的服务清单中的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即时办结;对需要审核事项,实行“一窗审核”申请材料,受理后及时移送后场办理,限时办结,综合咨询窗口统一出件。大力推行前台与后场完美衔接、综合咨询窗口反馈三位一体的综合柜员制经办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疑难事务与“专家工作室”的对接和报告工作机制;对部分高风险业务实行街道受理、区级办理的联动经办模式。

“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优化服的质量。”江宁区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杨嘉清表示,要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痛点”问题,以“整合”促“便捷”,以“集成”提“效能”,以“创新”促“精简”,以“共享”筑“根基”,打造全区人社“一个平台、一个团队、一张网、一个库”服务模式,创新技术方法,优化服务流程,真正实现线上服务“一网通办”、线下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

保障更完备:

1个专家工作室“保驾”10个制度“护航”

在采访中,也有少数企业担心,职能下放了,基层会不会出现“接不住、管不好”的现象?事权下放了,人没下来,是基层普遍反映的难点之一。“以1个专家工作室保驾,10个制度护航,确保下得去、接得好。”江宁区人社局社保中心副主任王世新表示。

“首席专家陈国庆、王世新、马凌、王心亮”、“专家工作室专家库成员:谷昊、袁建祥、孙奇智、易善葆……”、“特邀专家:李越峰、庞建军(法律顾问)”……在杨嘉清手里,有27名业务骨干和2名特邀专家组成的“宁满意”人社通专家工作室名单,作为系列改革举措的“核心枢纽”和体系运转的“总开关”,这些专家们将统筹推进窗口服务、队伍建设、能力提升、网络数据和监管力量的“放管服”经办集成改革,除了专家组之外,10个制度也成为本次改革的亮点,将为改革保驾护航,业务权限下放通办制。坚持“应放尽放、能放全放”,切实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米”,第一批下放街道园区参保登记、录用备案、参保补缴等34项业务,实现全区通办,并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加快研究第二批业务下放清单。

社会保险业务综合柜员制。设立社保综合窗口11个、医保窗口4个、社会保障卡窗口4个和“民心服务咨询”窗口4个,强化后台运转支撑作用,注重前台、后场高效衔接,实行业务“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业务经办模式,做到“只跑一次腿、只排一个队”。

业务指导监督工作制。针对下放事项,成立巡回业务指导组,每周深入街道园区巡查,一线督导现场业务经办,收集、分析、会审、解决各类实操性问题,确保基层“接得住”“做得好”。

全员挂钩服务村社区帮带指导责任制。局机关全员参与,承担“高层次全科社工”职责,对全区201个村(社区)劳保站开展“全覆盖”“点对点”“捆绑式”指导服务,进村到户建立紧密型帮带关系,既做人社业务“流动服务站”,又当群众需求“信息采集员”。

企业观察点信息反馈制。遴选230家不同经营性质、用工规模、行业类别等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单位作为信息反馈“流动窗口”,定期收集梳理政策举措落地情况、基层反响和用工动态、存在困难、面临矛盾以及对人社部门的具体建议或政策呼声等信息,力促政府惠企政策的精准落地,促企发展。

“12333+12345”联办制。运作好“12333+12345”联合工作平台,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倾听需求心声、线上答疑解惑,充分发挥该平台强大的即时数据收集功能,打造一个人社“活态数据库”。同时,用好该平台强大的信息即时反馈功能,以“人社通专家工作室”为支撑,对所有疑难问题扎口管理,使其成为人社“标准答案”的“直接出口”。

全员培训上岗工作制。面对全系统上下暴露出的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知识不足等问题,建立全员培训上岗工作制度,针对区、街、社区三个层级窗口人员、行政人员、新进人员等不同类别,划片区、分专业、多批次开展轮训,注重实效、练好内功,全面提升系统服务能力,做到全员参训、不漏一人。

业务技能操作比武常态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练什么精什么”的要求,每年举办一次人社三级平台全员业务技能操作比武,发掘一批勤学苦练、业务精通、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的标兵能手、内行专家,激发全体职工学业务、钻技能的工作热情。

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制。健全人社系统信息安全工作体系、流程和规范,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加强信息安全教育,严格人员工号及数字证书管理、系统权限分配、终端及数据管控,夯实系统信息安全根基。

街道劳保所、站基本配置管理标准制。着眼规范化推进基层人社工作平台服务软硬件建设,在窗口、人员、队伍、资金、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等各个方面,建立统一标准,切实提升基层人社平台经办服务能力。

相关阅读:
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晓峰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河东区: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