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他是首个申请人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他是首个申请人

这些申请人中,产生了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位赛会志愿者申请人王雷、第一位报名的残疾志愿者李楠和第一位报名的大学生袁舒。

新京报快讯(记者吴为)记者从北京冬奥组委获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12月5日正式启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积极响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

几天时间,赛会志愿者报名热度不减,在这些申请人中,产生了多个“第一”。包括第一位赛会志愿者申请人王雷、第一位报名的残疾志愿者李楠和第一位报名的大学生袁舒。他们有的曾经服务于奥运赛事,有的是第一次有机会接触到奥运赛事,但都有从事志愿服务的经验,也都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期待。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他是首个申请人

王雷。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王雷:从事十年志愿服务,曾服务索契冬奥会

赛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王雷早早准备好各种资料,在电脑前一气呵成,顺利完成了志愿者申请报名流程,并幸运地成为第一位报名的冬奥会赛会志愿者。

“能成为第一位冬奥会赛会志愿者申请人,我觉得特别幸运。”王雷说。

2013年,王雷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应用化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他一直与奥运会和志愿服务有着不解之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王雷作为残奥会主新闻中心新闻宣传助理志愿者,为各国媒体记者服务;2014年索契冬奥会期间,王雷在劳拉滑雪中心担任摄影助理志愿者,与其他20位来自中国的志愿者一起为索契冬奥会服务;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期间,王雷在江陵速度滑冰馆担任礼宾志愿者。

已经做了十多年志愿服务,并多次参与奥运会的经历,让王雷对奥运和志愿精神有自己的情怀。“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那时赶上了全民参与奥运的热潮。我仿佛着了迷,每一次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就像翻越一个个人生的里程碑。通过服务奥运、助力冬奥,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王雷开始活跃在各项志愿服务中,并积极投身英语志愿活动、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志愿活动。除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外,他还曾担任2014年APEC峰会志愿服务培训讲师,获APEC峰会志愿服务专家荣誉证书,担任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赞助商解说志愿者,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残奥会中国志愿服务队培训班培训专家等,并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宣讲团”的首批宣讲员。

2015年7月31日,电视机前的王雷听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时,他流下了眼泪。随即他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从2001年到2008年,从2008年到2015年,从最初人们对中国的怀疑到今天的信任,从世界认识中国到中国走向世界,国家强大是我们成功最坚实的后盾。

王雷表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开始为冬奥会做准备。服务奥运,助力冬奥,不仅是为一个十多天的运动会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传递奥林匹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他是首个申请人

李楠。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李楠:第一位报名的残疾人志愿者

坐在轮椅上的李楠今年42岁。她刚刚通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系统报名,并幸运地成为了第一位报名的残疾人志愿者。

李楠从小学习舞蹈,曾在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系舞蹈教育专业学习,并在全国和北京市的舞蹈比赛中获得大奖。2003年1月17日的一场车祸使她完全性脊髓损伤,导致高位截瘫,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余生。

命运的打击并没有让李楠失去对生活的信心。5年康复期之后,李楠成为望京街道残联温馨家园的常客,并逐渐从温馨家园的参与者转变为志愿者、管理者。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和残奥会,李楠成为一名负责对外接待讲解任务的志愿者。李楠坐着轮椅出入于众多残疾人中间,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同时带领朝阳区的志愿者们一起为残疾人提供各项服务。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一定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同我一样是后天遭遇不幸,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李楠说。

从事志愿服务工作至今,李楠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她先后荣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志愿者之星、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优秀志愿者等。

荣誉虽多,但她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在2022年,成为一名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者,再次见证奥运的魅力并证明自己的价值。

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持续增长,他是首个申请人

袁舒。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清华大学十佳志愿者袁舒:首位报名的大学生

“参与冬奥会一直是我的梦想,这次我终于圆梦了。”清华大学的袁舒在来北京上大学后,就一直活跃在学校志愿服务的最前线,这次还成为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第一位报名的大学生。

袁舒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文系2016级本科生,清华大学第八届“十佳志愿者”,志愿者骨干培养计划“薪火计划”十期学员,曾任清华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副社长,现任清华大学校团委志愿中心薪火组组长,人文学院团委志愿副书记。

“志愿公益能让我有机会接触社会、和世界产生联系、为他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通过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获得了成长,找到了认同感。”袁舒说。

袁舒在志愿北京上认证的志愿工时累计已达到743小时,志愿项目18个。她组织、参加过多次支教、校内公益项目、社会调研等特色公益项目。校园外,她也有多项大型国际赛会的志愿服务经历: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

袁舒告诉记者,与奥运结缘,始于袁舒的两段经历。2008年时,还在读小学的袁舒和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宏大惊艳的开幕式、中国队取得金牌时的骄傲与自豪,都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有关奥运的小小种子。

2016年,刚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袁舒,得知一位在北京读书的学姐即将前往巴西参与里约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我一直和她保持着联系,了解她在巴西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袁舒暗下决心,希望也能参与一次奥运志愿活动。

袁舒表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喜爱和接受的一种精神时尚,对于广大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服务冬奥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也是这种精神时尚的美好体现。

新京报记者吴为

编辑白爽校对吴兴发

相关阅读:
好玩丨白天逛“欧洲圣诞市集”,夜晚刷“芳草地奇妙夜” 2025年底我国将全面实现北斗系统通航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