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看2020 刘尚希:减税降费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

原标题:看2020|刘尚希:减税降费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

总体来说,2019年的减税降费,不只降低了企业、个人的负担,同时也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

看2020 刘尚希:减税降费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

减税降费是2019年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今年以来,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深化增值税改革措施、社保降费等多项政策已相继实施。当然,减税降费效果也十分显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834亿元,其中新增减税15109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2725亿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 2019年的减税降费,不只降低了企业、个人的负担,同时也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当然,2019年减税降费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但不仅要看到这方面,还要看到减税降费对预期的引导作用,这比减了多少税更加重要。”

看2020 刘尚希:减税降费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新京报:今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多项措施已落地,您如何评价减税降费的成效?

刘尚希:减税降费是2019年的大政策,要多方面观察。首先,减税降费是根据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及全球经济形势,为企业、社会减负的一个政策。其中,企业减负主要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和缴费负担。此外,今年以来,个人所得税减税超4000亿元,这就是为家庭、个人减负,也是为社会减负。因此,从减负角度来说,减税降费对扩大消费提供了一定支撑,同时也为企业降低运行成本、缓解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不确定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再次,减税降费也是扩大内需的政策。因为国家少收税费了,企业、家庭及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就增加了。从这个角度看,减税降费有助于扩大内需,支撑了经济平稳运行。

最后,减税降费稳定了预期。中央提出的“六稳”政策中,最重要是稳预期,这次减税降费确实促进了预期的稳定,这与此次减税降费的特征有关。2019年的减税降费,包括自2018年起的个税改革,更多是从完善税制的角度来实现减税降费的。从大的税种比如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实施加计扣除,针对小微企业提高起征点等政策,促进了预期稳定。从整体来看,更多通过改革方式来完善优化税制,使税制更适合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得企业、市场以及社会的预期更加稳定,毕竟通过完善税制来实现减税降费相较于通过税基来提供优惠政策而言,稳定性更为明显。

总体来说,2019年的减税降费,不只降低了企业、个人的负担,同时也扩大了内需,稳定了预期。现在,媒体一般从减负的角度谈得比较多,而且特别强调减了多少税,当然,2019年减税降费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但不仅要看到这方面,还要看到减税降费对预期的引导作用,这比减了多少税更加重要。

新京报:目前,市场上也有希望政府能减更多税的呼声,您怎么看待这种呼声?

刘尚希:减税降费不是一个年度政策,而是通过相关改革、税收制度的完善,把减税降费的成果固定下来,一旦固定下来,就能稳定预期。如果年年都调整,年年都变化,企业年年都在期待减多少税,反而不利于稳定预期。如果企业每一年都等着政府的政策“大礼包”,这说明他们的预期是不稳定的,比如合同怎么签、投资如何决策,企业就会等待。

所以,千万不能说“减税降费永远在路上”,这样不仅不能稳定预期,还会形成企业对政策的依赖,就像人一生病就吃药,大剂量地吃药,那么人自身的免疫力就下降了。如果经济增长不断地靠政策刺激,那么政策就会非常短效,可能只能管一年,而不会产生长期效果。

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企业要转型升级,显然不能只考虑一年,而要有战略性的、长期的打算。比如说企业搞投资、研发,需要长期决策,投资和研发不是马上见效,要考虑未来市场的走势。如果政策不断变化,税率、优惠政策不断地调整,那么企业就难以决策。所以,对于市场和企业而言,政策稳定,才能稳定预期,才能把政府政策以及像减税降费这样的改革措施与企业内生动力结合起来,激发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这点来看,减税降费在明年还会发挥稳预期的作用。

至于说税收是否还要进一步下调,需要综合考虑,不能只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问题。当前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的确给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也要看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的。

有些企业可能就是要被淘汰的,不应该通过政策,让所有企业都过上好日子,任何改革举措都不能扰乱市场优胜劣汰的秩序,减税降费政策也要避免这一点。

因此,一些企业反映减税降费总规模很大,但获得感不强,也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只要说企业获得感不强,就认为政府减税降费的力度不够,还要继续加码,这恐怕会陷入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这个政策可能会抵消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还可能会使一些地方财政难以为继。

财政难以为继,公共服务受影响,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所以,也不能说减税减得越多越好,减税应当通过改革的方式去实现,而且减税规模要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财政的承受能力则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水平相适应。靠借债、赤字去保障、改善民生,也是不可持续的,财政一旦出现危机,反过来会拖累整个经济的增长,市场、企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所以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看长远,不能只看局部,还要看整个经济社会以及财政与整个国家各个方面的综合平衡,没有综合平衡的观念,政策制定就会出现偏差。对于市场、企业的一些呼声,要从两面来分析,不能见风就是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京报记者潘亦纯编辑陈莉校对柳宝庆

相关阅读:
杭州出台新规,“托管式”住房租赁企业须设风险防控金 科创板咨询委张江:越来越多企业优先考虑科创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