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欧阳修:文章师百世 百世传风神

原标题:欧阳修:文章师百世百世传风神

新华社南昌11月12日电(记者熊家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在《诲学说》中提及的名句激励着一代代庐陵人好学奋进。在江西省永丰县,如今不少学校墙面上仍贴着这句警语。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大家,祖籍江西永丰县。他幼年丧父,家庭生活拮据,买不起纸笔。为了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母亲郑氏便用芦苇秆做笔,在沙地上写画教他认字习文。

由于自幼接触诗赋文字,勤学奋进的欧阳修年纪轻轻行文就见笔力。后来欧阳修以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宋神宗御题赞其“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欧阳修文风平易近人、言简意赅。写《醉翁亭记》时,原稿开头写滁州四面环山,东面有什么山、西面又有什么山、南面是什么山、北面又是什么山。后来欧阳修觉得太过啰嗦,便反复删减修改,最后只剩“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作为开头。

永丰县欧阳修后人欧阳勇介绍说:“欧阳修写文章言语精炼但寓意丰满,和他推崇简单朴素、摒弃华而不实的行文理念是相呼应的。”

“经世致用,穷而后工。”欧阳修提倡文学为现实服务,不要泛泛而谈。在嘉祐年间,文坛流行晦涩怪僻、内容空虚的“太学体”古文。为正文风,欧阳修担任主考官主持科举考试时,要求考生写平易自然的古文,严拒行文华而不实者,成功选拔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一批优秀人才。

欧阳修领导的北宋古文运动开创了一代新文风,为后世文坛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体。他秉持平易自然又寓意深刻的行文风格,文章道德深深影响了一代代庐陵人。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说,祭祀再隆重都比不上赡养时出些绵薄之力。这句话出自欧阳修的祭文名篇《泷冈阡表》,如今一座两米多高的泷冈阡表碑矗立于永丰县沙溪镇西阳宫,是欧阳修留给故乡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永丰县梁坊桥村,“厚养薄葬”成为当地新风尚。“现在一场‘白喜事’花费不过千元,不像以前大操大办,费钱费力。”村民洪兆明说,给父母更多陪伴和关心,比办风光的葬礼好。近年来,梁坊桥村大力发展中药材和苗木种植,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成为生活幸福、环境秀美的新乡村。欧阳修,当无憾矣。

相关阅读:
  • 清风丨祸患常积于忽微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祸患常积于忽微”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意指灾祸常常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不引人注意的事积累而成。在古代,度量单 2024-06-13
  • 平山堂话廉

    五月的扬州城,万花盛放,绿柳垂岸。狭长蜿蜒的瘦西湖与两堤花柳相依,一路伴着亭台楼阁,指向蜀冈中峰清幽古朴的平山堂。堂门口伫立一块石碑,以“贤守清风”为主题的 2024-05-17
  • “欧阳修”张本煜揭秘北宋“默写背诵天团”

    “欧阳修”张本煜揭秘北宋“默写背诵天团”

    讲述宋仁宗一生的剧《清平乐》开播不久,“默写背诵天团”就登上热搜。宋仁宗的朝堂那么星光熠熠,一看到晏殊、范仲淹、欧阳修、韩... 2020-05-07
第一次见面就拍结婚照? 男女二人伪造材料办签证被批捕 帕克9号球衣升空,马刺“GDP”时代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