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南黄河滩区里逃荒“淘”来富民产业

原标题:河南黄河滩区里逃荒“淘”来富民产业

新华社郑州11月10日电(记者程帅朋、孙清清、牛少杰)11月初,记者走进河南省台前县马楼镇前张胡同村,宽敞的街道旁整齐地排列着一家家汽车配件生产厂房,蓝色彩钢瓦覆盖的厂房内工人们忙碌地赶制汽车配件。

位于黄河滩区的前张胡同村曾是逃荒村,如今是当地有名的汽配产业村。汽配产业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逃荒‘淘’来的产业”,已经成为台前县带动就业、促进增收的富民产业。

曾经,贫穷长期困扰着饱受黄河泛滥之苦的台前县群众。62岁的前张胡同村委会主任张庆山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村里的生活时说,那时生活困难,正常年份靠种小麦和玉米能勉强保证温饱,但“黄河一上水,就要靠国家供养”。

穷则思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张胡同村外出逃荒的年轻人接触到外省做汽车配件的客商,便开始做起贩卖汽车配件的生意。

最早时,村里人从外地运来气门芯、气嘴等小型汽车配件,再骑上自行车载着约100公斤的配件出发,贩卖到各个县市的汽配门店。“村里人能吃苦。半个多月时间,能挣几百块钱。”张庆山说,越偏僻的地方,价格卖得越好,靠着骑自行车和搭客车,他曾经把小灯泡卖到1000公里外的宁夏。

尝到了甜头,前张胡同村的自行车贩卖大军迅速扩大,村里十八九岁的学生一毕业便骑上自行车出去贩卖汽车配件。很快,肯吃苦的村民就把产品向东卖到了山东青岛、烟台,向西卖到郑州、三门峡,向南卖到商丘、徐州。

“零花钱有了,小孩上学不费劲了,家庭开销也有了。”张庆山谈起村里生活的变化时说,20世纪90年代,村民们家里陆续添置起风扇、摩托车和电视机,房子也改成了砖房。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开始从事门店批发,进而家庭作坊式生产,再到后来投资建厂,前张胡同村的汽配产业也扩展到整个台前县。

2008年,台前县在前张胡同村汽配企业基础上建设马楼汽配专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吸引52家汽配企业进驻,带动周边村庄2000多人就业。

位于园区一角的台前县龙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前张胡同村最早成立的汽配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徐长伟对记者说,公司现有3个生产厂房,主要生产LED灯、小型继电器、起动机等汽车配件,年销售额2000万元左右,吸纳约60名工人就业,每月平均工资2000元到3000元。

如今,汽配产业已成为台前县支柱产业之一。据台前县政府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共有500多家大大小小的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遍布大江南北的2000多家销售点,台前生产的汽配产品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台前县各乡镇130多个村5万余人从事汽配产业,从业人数约占全县人口的八分之一。

相关阅读:
承载文明穿梭古都 国博专列明日亮相地铁一号线 海伦·米伦回应被误认为是基努·里维斯女友: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