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进一线看“六稳”:让农牧业丰产丰收

原标题:走进一线看“六稳”:让农牧业丰产丰收

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

今年前三季度以来,我省种植业生产丰收,畜牧业生产平稳,渔业发展稳定,农牧业生产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预计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将完成8%的年度增长目标。

今年以来,农牧业生产领域捷报频传: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工作方案》,明确要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六大建设任务,将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

近日,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我省湟中县鲁沙尔镇上重台村(娃娃菜)、湟中县田家寨镇拉尕村(红根甜菜)、乐都区洪水镇李家壕村(乐都大樱桃)、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村(油用牡丹)、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绿源村(红枸杞)、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村(藏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多松乡夏日达哇村(牦牛)、贵德县尕让乡黄河滩村(露天辣椒)8个村镇入选。截至目前,我省“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达到69个。

另外,农业农村部推介的第一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中,“大通县宝丰家庭农场——实行麦豆轮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作为种植类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我省最大的富硒牛产业示范园区养殖建设项目开动,建成后将最终形成“村集体出资、合作社购牛、基地饲养”的合作模式,年可出栏肉牛1.5万头;西宁市全面推进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建成10个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体育健身、民俗文化等主题乡村旅游示范带。

目前,我省水产品产量达到1.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01%。其中鲑鳟鱼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引进三倍体虹鳟发眼卵743万粒,孵化鱼苗578万尾,较上年同期增长48%和44%;增殖放流土著鱼类1427万尾,其中青海湖裸鲤1271万尾、花斑裸鲤156万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8.93%。全省12个县通过有机畜牧业认证,认证草原面积461万公顷,扶持建设63家有机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牦牛120万头,藏羊325万只,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

……

从全局看,前三季度全省粮食生产总体呈总产增、单产增、面积减的态势。全年粮食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在百万吨以上,蔬菜和食用菌产量达到118.38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主要畜禽存栏有增有减。其中,牛存栏增长,羊存栏减少,生猪和家禽存栏降幅较大,肉类产量基本稳定。

受农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增加,农村土地流转增加、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实施,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和各项政策性补贴稳中有增,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均实现明显增长。

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玉虎认为,年初,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1项重点目标任务,目前大部分目标已经完成。如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完成100%。高标准农田完成5.13万公顷、“粮改饲”超额完成1.36万公顷、扶持培育了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社、争取中央财政投资49.58亿元、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15082人。还认定了泽库、湟中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16.67万公顷耕地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划定任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清产核资全面完成。

王玉虎分析,目前,实现农牧业全面增产增效,农村全面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由于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质量不高,农业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发展层次低,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缺乏带动活力,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抓品牌建品牌力度不够,带动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重。虽然整体工作已面上推开,但各地推进力度不够,管护机制不健全,脏乱差现象反复出现。

为确保第四季度农牧经济稳中有进、农牧业全年丰收。我省农牧部门将抓好“百乡千村”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厕所革命”、清洁工程建设,由试点向全面推进;抓好农牧业生产常规措施,按季按时节抓好秋收打碾工作,确保粮油颗粒归仓,努力稳定粮食安全。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和秋季蔬菜生产,稳定蔬菜产量,确保蔬菜市场供给。

同时,全省将建立健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工作激励和问责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扩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推进牦牛藏羊可追溯体系建设,抓好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罗连军)

相关阅读:
野生动物保护打造和谐美丽家园 省人社厅出台实施意见 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