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数量上减 服务上增 机制上改——湖北襄阳践行主题教育为基层减负增效

原标题:数量上减服务上增机制上改——湖北襄阳践行主题教育为基层减负增效

新华社武汉10月30日电题:数量上减服务上增机制上改——湖北襄阳践行主题教育为基层减负增效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你看这墙上,以前上面挂的各种牌子、制度图册。现在清爽多了,‘上墙’的都是咱群众自己的事。”在湖北襄阳古城街道民主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海燕指着墙上一张张中秋节、国庆节的活动照片以及照片上的一幅幅笑脸,感到成就满满。

“明显感觉开证明这块工作少了,检查、报表、会议少了。”陈海燕说,告别了“万能社区”,社区干部的精力都集中在群众身上,每天至少能有4个小时下小区,而且不是‘瞎晃悠’,而是和居民互动交流、调解矛盾、解决问题,社区活动的频次和质量都提高了。“搁以前,一周能深入社区一次就不错了。”

民主路社区一面墙的变化,是陈海燕工作重心转移,更是襄阳社区减负增效的缩影。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襄阳市聚焦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从数量上减,服务上增,机制上改,变“社区干部多跑路”为“数据多跑路”,变“群众上门要服务”为“社区上门送服务”,让社区干部和群众都找到了归属感与获得感。

“基层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最前沿,如果基层被种种形式主义捆住手脚,被诸多‘无谓事务’耗空精力,不仅服务群众堵在‘最后一公里’,主题教育质量也无法保证。”襄阳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科负责人李倩男说,瞄准社区存在的任务多、机构多、台账多、报表多、挂牌多、盖章多、创建评比多、信息系统多“八多”现象,襄阳重点在“减任务”“减考核”“减牌匾”“减会议”“减证明”等几方面做减法,对确需社区协助的工作事项,明确社区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对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的,立即取消,交由职能部门办理。

目前,襄阳市各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保留45项,减少了60.18%;开具证明保留8项,减少了79.49%;填报报表保留11项,减少了78.83%。

社区减负让襄阳屏襄门街道红光社区党委副书记侯艳萍从各种微信群、“文山会海”和“奇葩证明”中解放了出来。她翻开一份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手册,上面逐一明确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责任部门及科室、联系方式等,“办什么事、进什么门、找什么人”都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减负”之后,社区由“兜底筐”变为“分流器”,责任更明晰,社区干部可以回归社区,更好地聚焦服务群众。

“以前他们也忙,不过没怎么忙到群众头上。现在的社区干部成了为民服务队,天天和我们在一起。”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山镇祥云社区里,老人畅聊下棋,孩童嬉戏打闹,徐徐凉风吹过,让人颇感惬意,50岁的胡敏芳一件件、一桩桩地细数社区的变化,获得感满满。“楼下增添了晾衣区,家门口一个废弃多年的电箱也拆除了,文化活动室搞起来了,每早还有社区干部在小学、幼儿园门口帮忙看护学生安全……”

“光减还不够,最终目的是增效,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李倩男说,在负担减的基础上,襄阳在服务的“加法”上也没少花功夫,优化社区窗口设置,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培育社会组织,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逐步实现增能式减负。“比如我们将社区党群服务大厅的6个窗口整合为1个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按照AB角配置,大力培养‘全科’工作人员,配合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体系,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效率。”

“虽然为居民服务的工作量上来了,但我们来自社区的成就感也多了。”侯艳萍说,主题教育与基层减负结合起来,既破除主题教育开展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又瞄准减轻基层负担的重点难点,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来,助力营造多方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态”。

“群众需求得到更多关注,专业社工也有了更大舞台。”襄阳从众社工服务中心入驻红光社区不久,中心工作人员邹龙伟介绍说,结合专业能力,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系统服务已在社区铺开。大量细致的“感情投入”,还燃起了一大批老党员的热情,他们主动帮助解决矛盾,将很多问题化解于无形。

“减负后,我们对社区工作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清单外的事项进入社区必须经市县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否则一律不能进入社区。”李倩男说,建立社区工作准入机制,就是为了防止社区“减负”出现反弹,让社区不再负“重”前行。

相关阅读:
“三区分离”使南疆四地州乡村人居环境“换代升级” 电视剧《在远方》:用快递小哥的奋斗故事映射时代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