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民兵方队有81位“妈妈队员” 平均身高1米72

原标题:民兵方队有81位“妈妈队员”

民兵方队

作为唯一由社会女性抽组而成的地面受阅方队,民兵方队的队员们主要来自党政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行政事业编的医生、护士、教师,以及驻区高校教师、学生及部分自由职业者。民兵方队成员平均身高1米72,最高队员1米81,年龄从18岁到35岁,其中有41名退役军人、81位“妈妈队员”。

★退役女兵杨佳庆

重返训练队伍成班长

民兵方队中的李晓茹是朝阳区一名基层公务员,已退伍五年。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怀念,她报名参加了阅兵。两年的军旅生活为她从公务员转变为受阅战士奠定了良好基础,不过,受阅动作训练对她来说仍然是不小的挑战。

训练初期,为了加强腿部力量,李晓茹在教练员组织轮换踢腿比拼时,每一轮都参加。为了练出“天鹅颈”,每天晚上她都取下枕头睡觉。

9月14日,经历第一次天安门合练后,朝阳区文联为她们准备了一场演出,缓解训练的疲惫。为了让区队队员能够观看表演,李晓茹主动提出将原本一小时一轮换的哨位延长为四小时,由她一站到底。

杨佳庆是我国第一代女仪仗兵,已经退役三年的她和李晓茹一样走进了民兵方队。

远离训练场多年,杨佳庆体能和动作急需重新适应,右膝膝盖的旧伤、步幅节奏要求的差异等问题在训练中给她带来了困难。杨佳庆凭借好强的性格和自律精神,每日坚持磨练,顺利度过适应期,成为排头兵和班长。

作为班长,杨佳庆发挥老兵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她主动和排尾结对子,在她的帮助下,结对子队员从排尾上升到了前排位置。

★“妈妈队员”李楠

怕孩子不认识自己

方队中,有81位“妈妈队员”,她们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1个月大。

在这些“妈妈队员”里,李楠的孩子最小,她不在家的时间,孩子由婆婆和妈妈轮流照看。最初得到通知去集训时,李楠正在喂养11个月大的儿子。收拾行李时,她在行李箱中放进了一个防溢乳垫、一个吸奶器。为了全身心投入训练,她提前给儿子断了奶。

民兵方队政委史连雪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回忆,“妈妈队员”打电话时常常擦眼抹泪,现在是孩子们入园入学的关键时候,对她们来说,想孩子、操心孩子的心情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史连雪等人请示了上级,安排妈妈队员每个月回家一次。

李楠接到可以回家的通知时,心里又开心又紧张。她说,不知道儿子会怎么面对她,就怕他不认识自己了。

对她来说最难熬的是没办法陪伴儿子成长。孩子第一个生日,她因为训练考核没能回家。李楠因此常感到对不起儿子,为了调整情绪,她刻苦训练不断激励自己。

★民兵方队方队长朱德友

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民兵方队总教练马树华,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曾六次参加阅兵仪式,身经百战。

“踢腿、压脚尖、绷脚面、蹬跷腿,眼睛往前看,头抬起来!”在训练场上众多年轻面孔之中,62岁的马树华显得格外沉稳。

马树华说,民兵方队基础差、体质弱,优点是脑子比较灵活,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从单兵、排面到方队合练,马树华有一整套训练方法。他在队伍的横向纵向设立框子兵和钉子兵,将队形保持整齐划一,并要求队员们的正步400米的误差控制在5厘米之内。

方队长朱德友介绍,民兵女队员的进步很快。在训练初期,为了提高体能,每天下午女队员都要进行一个小时的体力训练。从最开始的单兵训练开始,着重练好军姿、齐步、握枪、敬礼、步伐变换和正步动作;再到排面训练,主要进行单排面整齐、方向变换以及阅兵式、分列式和敬礼、答词训练;最后是方队合成训练,主要进行方队整齐等训练,达到方队军容严整,“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

★队员陈梓钰

10年后小女孩圆了“阅兵梦”

朝阳区的民兵方队受阅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民兵方队政委史连雪介绍,女民兵们的受阅距离是96米,要走128步,每步75公分,66秒通过,要求不差分秒、不错毫厘。同时,声音洪亮、目光坚定、整齐划一。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女民兵们进行了长达10个月的训练。

21岁的陈梓钰是一名朝阳区的高校学生,10年前的国庆60周年阅兵中,她上小学4年级,“当时看到阅兵,觉得太酷了”。这次参加训练,圆了她的“阅兵梦”。

“这次我变化很大,从女学生变成了女汉子。”陈梓钰说,刚开始训练,经历了腿肿、脚肿的过程,看到大家一起肿也就觉得没什么了,踢腿就练出来了。

30岁的王芳芳是朝阳区一名基层干部,她曾经参加过国庆60周年阅兵。她说:“10年前我就是一名排头兵,10年后还是排头兵。”

跟10年前一样,王芳芳在此次训练中也经历过腿脚肿痛,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不适。不过,她最难克服的一道关就是自己的孩子不到3岁,她说:“今后我的孩子能看到,也是给他树立的一个榜样。”

新京报记者黄哲程沙雪良

相关阅读:
谢震业历史性晋级田径世锦赛男子200米决赛 清华拿博士、北京建园子——伊朗孪生兄弟的绽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