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解放日报申言|怎样让上海企业家多一些“闯劲”?
摘要:企业家不是“管”出来的,是竞争中涌现、包容中成长的。
城市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看产业;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看企业;企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就看有没有一流企业家。
上海曾经走出过许多闻名全国乃至驰骋全球的企业家,也云集了世界一流的企业家。今天,“上海企业家”这个品牌,能否叫得更响,能否在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竞争中,为这座城市打出好牌、创造未来,是当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
规则意识强,做事效率高,“匠人精神”足,懂得精打细算,具有国际眼光,这些都是上海企业家身上的优势特质。但同历史上和当下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家相比,闯劲、冲劲、想象力多少还有欠缺,“求稳”心态还比较明显。新时代的上海需要更多闯将,上海的企业家应当在继承传统、发挥优势的基础上,补上短板,多一些闯劲、冲劲甚至“狠劲”。这既要靠企业家个人修炼,也要靠全社会的环境营造。
能否为企业家提供安心经营、精心创造的土壤,并由此培育企业家精神,往往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活力和底气。企业家不是“管”出来的,是竞争中涌现、包容中成长的,土壤越有活力,氛围越是宽松,孕育出优秀企业家的机会也就越大。
观察国内外那些敢闯敢试敢出头的“大咖”,往往都背靠着一个包容度较强的社会环境,不会因为创新探索动辄得咎,也不会因为“脑洞大开”而被视为异类。即使极富个性的人物,也能保有试错的空间,总体上可以心无旁骛大胆创新。
近一年来马斯克频频造访上海,吸引他的不仅是特斯拉在临港的超级工厂项目,还有上海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机遇。新时代的上海要创造新传奇,显然还需要涌现自己本土的“马斯克”们。这就意味着,企业家们所处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应当更加开放、更讲创新、更为包容。
要充分尊重企业家的个性,给予更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敢于“亮相”“亮剑”,敢于创新创造。人事制度、激励制度等等,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优化,用更为市场化的理念和方式,让真正懂市场、善经营、敢竞争、有梦想的人走到前台,有施展的舞台,能获得应有的掌声。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9月23日《解放日报》,原题为《让更多企业家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