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每场手术的成功都是温暖心里的阳光”

原标题:“每场手术的成功都是温暖心里的阳光”

“每场手术的成功都是温暖心里的阳光”

市人民医院援巴新医生与当地医务人员交流。(受访者供图)

“中秋快乐,要记得吃月饼哟!”视频中,儿女暖心的话语让44岁的罗永金红了眼眶,这天是9月13日中秋节,罗永金却远在万里之外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简称巴新)。作为第十批中国援巴新医疗队队员,来自市人民医院心外科的罗永金将在巴新援外一年。

事实上,市人民医院的援外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近40年来,该院共向外输送49名备选队员、15名正式队员,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传染病猖獗

专车玻璃窗有铁丝网

巴新,位于南太平洋,艾滋病、疟疾、结核、肝炎、登革热等传染病猖獗。然而当地医院工作条件极差,设备简陋且经常不能正常工作,药品和血源奇缺。

从2002年起,重庆市卫生局(现市卫生健康委)受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向南太岛国巴新派遣中国援外医疗队,这是我国派往南太地区的首支中国医疗队。

罗永金也没想到过有一天会踏上这片土地。今年8月,他来到巴新,条件远比他想象的艰苦:上班专车是加固的,玻璃窗有一层铁丝网,是为了防护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车内,罗永金脱下白大褂迅速撑开,悬挂在车窗处。这样既可以遮掩视线,也因白大褂是无阻的“通行证”。面对当地复杂的治安状况,这已是当地政府最好的礼遇。

“我肩负祖国使命,必须勇敢!必须提高警惕,保护自己,保卫队友!”罗永金一再鼓励自己。抵达莫尔兹比港总医院后,他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两次援巴新

成功的手术是温暖心灵的阳光

与别的队员不同,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医生张双菊曾两次援巴新。2002年,当国家委派重庆市组建医疗队援助巴新消息传出后,大家议论纷纷——听说那里苦得很,一去就是两年,对自身发展影响不知有多大……张双菊却第一个报了名。她与9名队员组成首批医疗队飞赴巴新。

在莫尔兹比港总医院,张双菊和同事接诊了一位24岁的年轻孕妇马娅,当时,马娅已昏迷且半身瘫痪必须马上手术。虽受莫港总院条件所限,但张双菊凭借在国内经历的上万例次血气分析积累的经验,游刃有余地盲调着呼吸参数。手术结束时,已是下午两点。

简单午餐,没有午休,张双菊便匆匆赶向了另一台手术。

在巴新,麻醉科日均六七十台手术是常有之事。“我们每天基本都看不到太阳,但是每一场手术的成功,都是温暖心里的阳光。”张双菊说道。

从坐“冷板凳”到座上宾

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医疗的实力

2016年12月12日,张双菊第三次出发,医疗援助巴巴多斯半年。

初到这里,医疗队就坐了“冷板凳”。当地最好的医院——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怀疑中国援外医疗队的技术,提出医疗队需3个月后才能开展手术。张双菊用休息、病例讨论等时间展现中国实力,空闲时,张双菊还给当地医生讲课,普及中国医学。很快,中国医疗队得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的认可,3个月的禁令被提前解除。

2016年12月26日,张双菊助力开展了在巴巴多斯的第一例手术——腰后路减压内固定术。2017年5月29日,张双菊协助队友,成功完成巴巴多斯医疗史上的第一例颈椎肿瘤手术……

不仅仅是张双菊,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医生杨洪军以莫港总院麻醉医生视为禁区的硬膜外麻醉技术作为工作突破口,提高了巴新在该技术领域的医疗水平;该院泌尿外科医生蒲晓峰在当地独立协作、指导完成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等多项巴新首例手术。

在市人民医院近40年的援外历史中,援外队员累计在受援国开展临床新技术近200项,各类手术1.5万余台次,其中疑难重症手术近8000台次,门诊诊疗10万余人次,培训当地医务人员近6000人次。这些数字背后,不仅凝聚着医务人员的大爱,也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医疗的实力和中国医生无所畏惧、救死扶伤的精神。

相关阅读:
全国美展首次走进重庆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