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耕地变黑渣土场,从源头铲断利益链
较之于集中整治的雷霆行动,相关部门更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和查处机制,将灰色利益链斩断在萌芽阶段。
▲2019年8月15日,朝阳区焦沙路北侧有大批复耕地被围挡,围挡内渣土车进进出出倾倒车内的渣土,铲车和挖掘机正在进行填土。新京报记者王飞摄
渣土运输车辆未按规定时间上路行驶、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近日,北京市住建委通报了清华大学北和北京大学两处在建项目违规处置建筑渣土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暗访调查发现,类似渣土违规处置情况频现。因渣土处置成本低,很多建筑垃圾被运至无渣土消纳资质的黑渣土场填埋处理。如朝阳区金盏乡马各庄村一处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复耕地块,场地内已堆成小山,仍有不少渣土车往里倾倒。
违规处置建筑渣土,历来是各地城建领域中的一大顽疾。它在制造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安全风险。这次记者调查就发现,北京一些违规倾倒建筑渣土的大货车还存在遮挡车辆号牌和闯红灯现象。
而复耕地被违规倾倒的建渣“鸠占鹊巢”,不只是运输建渣的大货车“横行”这么简单,其背后更有一条由大货车、运输车队、垃圾黑中转站、黑渣土场等主体共同结成的灰色利益链。如在黑渣土场倾倒垃圾,每一车就可以“节省”三四百元的费用,这对一个每天动辄几十车运输量的车队而言,利润空间,相当诱人。
据相关部门通报,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联合城管委等部门已清理垃圾黑中转站、黑渣土场10个,先后在延庆等地破获非法倾倒垃圾案件10起,刑事拘留106人。这显然是必要的监管“亮剑”。
不过,较之于集中整治的雷霆行动,对于违规运输和倾倒建渣,更要建立常态化的监督和查处机制,将灰色利益链斩断在萌芽阶段。
如顺义区某村的黑渣土场被曝早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出现,如果予以及时清理,或不至于发展到“蔚为壮观”之势。
当然,除了加大对违规处置建渣的常态化执法力度,对于具备资质的正规渣土场也应有跟踪式监管。业内人士就指出,北京近年的建筑垃圾产生量较大,但目前可接受消纳的区域已经趋于饱和。一部分渣土消纳场,为了能够保证自身的消纳资质,便出现了只卖协议,不收渣土的现象。这导致一些建渣只能流向黑渣土场。
另外,目前北京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布局也还可以更优化。现有的消纳场多处于相对偏远的区域,这令市区内的工程项目建渣处理成本偏高,加剧了违规“就近”倾倒的可能性。而消纳证的办理也存在花费高且执行不严格的问题,这导致消纳证该有的约束力被打折扣。如这次两所知名大学项目被通报的问题中,就有消纳证土方量与实际土方量严重不符的现象。
其实,违规处置建渣,不管是运输过程还是最后的倾倒环节,都并不隐蔽。只要常态化的监管到位,鼓励并积极回应社会举报,要发现和查处这些违法行为并不难。
与此同时,相关经营资质的管理也有必要建立退出机制。如,对于“只卖消纳协议不收渣土”的渣土场,就应该严肃查处,直至取消资质。而对于消纳场分布不合理的现象,也应该因地制宜,从改善供给侧的角度,更好满足建筑垃圾规范倾倒的需要,从源头上压缩对违规操作的依赖和利益空间。
城建是为了让城市更宜居,更好满足社会的需求,处理好建渣就是要让其过程也变得可控和规范起来。在此问题上,监管不妨多打提前量,以常态监管斩断建渣倾倒的灰色利益链。
□任然(媒体人)
编辑王言虎校对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