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已实现除涉密单位外市级部门预决算全公开

原标题:重庆已实现除涉密单位外市级部门预决算全公开

本报讯(记者颜若雯)纳税人的钱该怎么花?政府是否把钱都用在了刀刃上?7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报告显示,我市市级部门预决算公开单位已从2016年的169家扩大到2019年的253家,实现了除涉密单位外全公开。

预决算公开市级部门扩大至253家

该条例规定,应督促财政部门将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安排挂钩,将项目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报告显示,市人大督促市财政部门分别将2018年的617个、2019年的752个重点项目的绩效目标作为预算报告附件,提交代表大会审查。

在规范预算管理方面,按照该条例关于预决算公开的相关规定,我市进一步明确了预决算公开的范围、主体、时限和责任。市财政统一设置了公开模板和审核公式,市级部门预决算公开单位从2016年的169家,扩大到2019年的253家,实现了除涉密单位外全公开。

今年减审预算28.4亿元

根据市政府制定的相关办法,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从2016年起,每年会同市财政局组织由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两委、财政、审计、预算审查专家参加的评审组,对下年度市级财力安排的重点项目进行公开评审。评审组一般为7人组成,评审结果采用票决制,未获评审通过的项目不再纳入当年预算安排。

在对2019年的预算评审中,35个市级部门的884个项目纳入评审,其中752个项目获得通过;107个项目调减预算,占12%;25个项目未通过,占3%,共减审预算28.4亿元,减审率10.7%。

今年,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还首次对7个不同行业领域部门的一般性项目预算进行了公开评审,减审2.8亿元。

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报告显示,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通知,严格规定区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不得为举债融资提供担保或作出决议决定,督促政府向人大和社会公开政府债务限额、余额和债务发行、使用、偿还等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低于国务院下达限额,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当前,我市建立了预算单位绩效自评和财政部门重点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在预算公开评审中,常年性项目上年的绩效评价情况被作为重要参考,低效、无效的项目将被予以取消或调减资金额度,绩效好的项目优先保障。

“挂钩机制倒逼部门加强项目库建设,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管好用好财政资金,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人大财经委、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市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已经安装部署完毕,目前正在进行功能完善、数据校对和应用测试,预计将于近期正式投用。届时,市级和区县人大与同级财政部门会实现网络联通。

相关阅读:
重庆电信启动5G体验用户招募计划 提升品质研发创新成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