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种“放心韭菜”八年梦碎不打农药种韭菜到底有多难?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坚持8年以后,山东韭农孙京亮准备放弃了,尽管未施农药、纯依靠物理方法种出了无公害的放心韭菜,但几百万的亏损和销路问题,还是让这个实现梦想的过程,变成了梦碎的故事。
自2011年起,孙京亮开始租地研究种植放心韭菜,至今已经八年多。即使未检测出农药残留,但并没有为韭菜带来好的销路。受访者供图
公务员连种八年放心韭菜
采访孙京亮的时间最终被确定在晚上,他说每天晚上十二点前不会睡觉。白天呢?“白天要应付来讨债的人。”从2011年起,孙京亮种了快9年的韭菜,搭上了自己二百多平米的房子,到如今,孙京亮还欠下三四百万的债务。
孙京亮自称最初选择种韭菜也并不是为了赚钱,按他自己的话说,家里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孙京亮此前一直是体制内的公职人员,早年间曾主管地方乡镇的农业工作,但早已被调任。韭菜农残超标的现象有几年让不少人谈“韭”色变,孙京亮开始想尝试农业,看看自己能不能种出一些健康的韭菜。
“70后”孙京亮一直是体制内的公职人员。韭菜农残超标的现象有几年让不少人谈“韭”色变,孙京亮开始想尝试农业,看看自己能不能种出一些健康的韭菜。受访者供图
2011年起,孙京亮陆续租下十几亩地开始做土壤改良,同时请教专家解决韭蛆问题的技术。孙京亮认为,韭菜之所以会生韭蛆,是因为韭菜的气味会更吸引蝇虫在附近土壤中产卵。2014年,孙京亮利用控制土壤温度、以及中药驱虫等物理方法,终于种出了令人放心的合格韭菜。
在孙京亮向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出示的由专业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报告中,记者看到根据GB 2763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孙京亮送检的普通“物理韭菜”在50项被检测项目中,均未检出农药残留。
没农残的韭菜卖不过普通韭菜
未检出农残,并不意味着韭菜就一定能有好的销量。
孙京亮告诉记者,种韭菜的这些年里,自己也曾一个季度亏损七八十万元。人工成本是孙京亮一笔不小的开销,由于不使用除草剂和农药,许多能够使农药“代劳”的活,都需要人工亲力亲为。
孙京亮的韭菜并不似市面上出售的大多数韭菜呈现深深的墨绿色,相反,他的韭菜叶子稍稍有些发黄,在品相上似乎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但入口却呈现出浓郁的韭菜鲜香。孙京亮说,每年的春韭给到批发商的价格会在10元左右,而到了夏天,价格则会跌到2元一斤,即便这样也因为品相差异,最终无人收购。
2015年,为了减少割韭菜的人工成本,孙京亮曾经狠心以每斤6毛钱的价格贱卖自己的“物理韭菜”,只求收购的商贩能够现场收割,但即使这样,韭菜仍无人问津。当年20个大棚里的15000斤韭菜,只售出2000多斤,“其中还要包括我送给亲朋好友的五百斤。”
为了宣传自己种出的放心韭菜,孙京亮也打出过“检出农药,赔偿万元”的承诺。可长时间以来,先后投入的400多万已变成累累的负债,迫使孙京亮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个坚持了将近9年的放心韭菜梦。不久前,还有许多企业家来找他合作,到最后也被孙京亮婉拒了,他说,自己已经没有任何资金来继续韭菜的种植,早已决定放弃,也觉得自己不再有资本与企业合作,“父母现在都在反对,老人家八十岁了,总要让家里人放心。”
不用农药种出好韭菜有多难?韭农:很难实现
年轻小伙陈子彧在河北经营着一家名为沃翠园的有机农场,每周空闲,他会开着车载着自家的新鲜蔬菜送到北京的有机市集上售卖。他摊位中的韭菜只有一小捆儿,上面还零星散布着白色的小斑块。他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自己家的韭菜只种了不到一分地,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家人食用,只有少数时候会拿到市集上售卖。“白色的小斑块是因为夏天的热干风吹拂下长起来的,但是并不影响口感。有很多农药其实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一般都不会用。”
市集中,陈子彧的摊位上,韭菜只摆了一小部分,他说自己家种植韭菜的面积不足一分地。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陈子彧说,自家的韭菜因为种植面积太小,而且每年都会更换种植区域,给韭菜倒根,同时辅以草木灰来预防,所以并不太容易出现韭蛆。他说,对于许多坚持不用农药的小农户来说,病虫害的防治是“要么防,要么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前期的方法防住它们,那么只要农户们发现了虫害,就会把作物连根拔起,也是防止虫害进一步扩散。”而对于更多的农户来说,这种方法由于耗财耗力,一般不会被选择。
“有一些韭农对于农药的依赖性很高,只要是给韭菜浇水,那么水里都会被灌上杀虫农药,这种做法对于韭农来说是最简单的。”陈子彧说,一般韭农所选用的农药对于韭蛆的防治基本可以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但同时在频繁洒药时造成的高残留,有的韭农并不会考虑到这一点。在他看来,如果是很大面积的种植韭菜,却不用农药,那么操作起来会非常难,且不太现实。
而市集中另一位“小柳树”农场的农场主柳刚也进一步向记者分析,一般情况下,韭蛆的产生也与农户们在施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粪肥。他解释,在肥料未得到充分处理的时候,往往就会藏匿蝇虫卵,导致韭蛆的产生。因此自家农场虽然种植韭菜的面积也不算很大,但因为从来不使用动物粪便,且分散种植,也几乎很少会出现韭蛆虫害。
专家释疑:盲目增加化学杀虫剂用量易致农残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蔬菜科副科长胡彬告诉新京报记者,韭农们所说的“韭蛆”,其实算是一种俗称,它们多由为害韭菜的蚊类和蝇类幼虫组成,北京地区的“韭蛆”多为韭菜迟眼蕈蚊,说白了,即是一种蚊子的幼虫。这类幼虫少量会在种植韭菜土壤附近越冬,成虫后期产卵也多会选择韭株根茎周围土缝内及隐蔽地点,这才有了幼虫孵化后,由韭菜根部啃食嫩茎的情况。而这个过程初始很难察觉,导致在生产中一旦发现韭蛆实则为时已晚,而下一步,韭农便只能依赖化学杀虫剂了。
韭蛆是多种为害韭菜的蚊类和蝇类幼虫的俗称,北京地区的绝大多数“韭蛆”的大名,应为“韭菜迟眼蕈蚊”。受访者供图
胡彬进一步分析,虽然使用化学杀虫剂并不意味着会产生农残超标的后果,但一些韭农在使用杀虫剂的过程中,为了提升效果,有时会不自觉地增用药量,甚至是用药次数,再加上用药时的安全间隔期往往不够,因此也就容易导致韭菜农残超标。
胡彬同时提示消费者,其实如果单单从韭菜的外观来看,是无法判断韭菜农药残留是否超标、是否安全的,也就是说看“颜值”的方法,并不靠谱。
优质优价才能促生产者和消费者达成共识
而正如农户们所说,想种出令人放心的合格韭菜,其实并不算容易。胡彬也表示,想要控制韭蛆的出现,并非能够通过单一方法实现,实际上需要综合多种办法持续有效的合作,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胡彬表示,安全的韭菜一方面食用安全性较高;另一方面成本也比较高。然而,农药残留低这个安全品质是一个隐性指标,无法简单判定。如果让安全韭菜在市场销售环节与普通韭菜做简单的价格竞争,必然是处于下风的,最后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生产者不愿意采取绿色防控技术,消费者也难以获取自己想要的高安全水准农产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胡彬说,这里便需要引入一个“优质优价”的理念。优质指的是韭菜产品的低农药残留或者无农药残留,优价指的是高价或者加价。“毋庸置疑,优质高价能够激发生产者持续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的积极性,促进韭菜绿色生产技术落地。因此,安全韭菜产业发展需要注重引导优质优价这一个理念,凝聚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共识,激发生产者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在生产中落地。”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编辑唐峥校对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