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苦雨”十年志愿者数量增长百倍
新京报讯(记者杨亦静通讯员马平川)从捡拾垃圾开始,“苦雨”志愿者团队已有2300名成员,开展12项志愿服务。
青年志愿者们在学雷锋环保志愿活动前领取工具和垃圾袋。苦雨公益团队供图
“我们深知毒品的危害,特别是毒品对青少年带来的毁灭性伤害。作为家长,我们迫切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禁毒志愿者,掌握跟青少年群体的沟通交流技巧,郭秀梅讲授的正是我们最需要的。”近日,在平谷镇贾各庄村委会礼堂,“苦雨”志愿者团队的五星志愿者郭秀梅“开班授课”,向200余名志愿者同伴讲解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禁毒志愿者,怎样向青少年群体宣传禁毒知识。
“苦雨”志愿者郭秀梅“开班授课”,宣传禁毒知识。苦雨公益团队供图
今年,“苦雨”志愿者团队在平谷区已组建十年。十周岁之际,这个已有2300名成员的大型团队,又新增了一项志愿服务项目——禁毒知识宣传。
团队从20人壮大到2300多人
“苦雨”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艾学增当天也坐在台下听课。“报名做禁毒知识宣传的志愿者太多了,所以特意向贾各庄村委会借了这个礼堂。可现在看来,礼堂还是小了点。”
志愿者李海平说,“苦雨”志愿者团队已经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排期表”,他们将走进全区中小学校,零距离与学生们沟通交流,“我们的目标很明确,一定要采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他们真正了解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禁毒知识宣传是“苦雨”志愿者团队十年来开展的第12项志愿服务。此前,他们陆续推出了门前三包宣传、清理河道垃圾、文明劝导员、保护古长城、普法宣传、公共健身器材消毒、垃圾分类宣传等。
志愿者正在清理小广告。苦雨公益团队供图
当初志愿者团队在平谷区成立之时,团队成员仅有20多人,如今,10年过去了,团队发展到了2300人,这些志愿者基本都是平谷区的居民。有人给他们算了一笔账:10年来,志愿者们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公益活动,已累计组织活动近600余次,138900多个小时,参加人数40000余人次。按每次20公里的公益距离算下来,至少走过了12000多公里,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往返5次。
开始的想法很简单
艾学增没有算过这样的细账,他说,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
2009年,艾学增第一次在网上发出了环保志愿活动“召集令”。之前,他曾带着家人去飞龙谷玩,看到路上好多垃圾。他觉得一己之力太小,就想到了在网上发帖征集区里的队友,组织捡垃圾活动。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活动就去了20多人,这就是“苦雨”志愿者团队最早的雏形。
此后,艾学增跟他的“驴友”们每次活动,都带着几个大塑料袋,看见垃圾就随手捡起来,再运到山下的垃圾桶里。出行的次数多了,捡垃圾反而超过了他们对户外运动的热爱。团队成员的数量也随着他们的脚步,“滚雪球”般多了起来,其中有公务员、农民、工人,有商人、教师、学生;他们有的是土生土长的老平谷人,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平谷人。
“人多力量大点子多,所以除了捡垃圾,我们开展了清理河道垃圾、文明劝导员等其他公益活动。”艾学增说,去年,有同伴出主意,建议大家给公共健身器材消毒,“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个由‘驴友’捡垃圾发展起来的队伍,长大了,成熟了。”
不怕被人说“作秀”
梁景启是“苦雨”志愿者团队的“元老”,十年前跟苦雨一起捡垃圾的20多名“驴友”之一。在他看来,“苦雨”志愿者团队能在10年间,从20多人发展到2300多人,关键在于八个字:感动自己,影响他人。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最开始捡垃圾的时候,每次背着大垃圾袋,把垃圾从山上运下来,一路上垃圾袋一直在背上摇晃,每个人都累得气喘吁吁的。任何人这样走一趟,最深的感受肯定是,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梁景启说。
志愿者们正在将垃圾塞进垃圾袋,“苦雨”将垃圾背下山。苦雨公益团队供图
“也会有人冷言冷语”,梁景启回忆,一次在十八弯景区捡拾垃圾,几个开车来平谷玩的人停下车来问:“哥们,你们团队的人在干什么啊?”“捡垃圾。”“给你们多少钱啊?干活这么实在。”活动中,有人把他们当清洁工,将垃圾扔在他们脚下;有人冷嘲热讽,说他们是拿了钱作秀;还有人说他们只是跟风做样子,不会坚持太久。
“听到这样的话,每次我们都是一笑了之。”梁景启说,艾学增有一句话说得好,“作秀怕啥,平谷43万人都来作秀才好呢,大家都作秀,平谷就更美了。”
在有些人的眼里,苦雨和团队拿了很多荣誉,肯定领了不少奖金。梁景启说,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公益活动的资金从哪儿来。政府资金支持和为数不多的几千元奖金,都用于活动经费、舞蹈队服装和志愿者年会筹办上,自己还要搭进去一部分。
艾学增以前在保险公司上班,后来决定专心做公益,索性辞了职,自己开了家小的户外用品店。十年来,户外用品店的部分利润,投到了志愿者团队的宣传品制作等开支中,“有一段时间,我也想过,自己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艾学增说,看到团队越来越壮大,他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而且,我不是一个人在坚持,志愿者服务团队十年间人来人往,不少人加入后又离开,但还有13位五星志愿者一直在坚守,他们是志愿者团队的‘脊梁’”。
2岁与70岁的“特殊队员”
现在“苦雨”志愿者团队有两名“特殊队员”,年逾古稀的刘叔和年仅两岁的筱筱小朋友。
刘叔说,五年前,朋友介绍他到“苦雨”志愿者团队来看看,“朋友说,艾学增每次组织的活动都很有意义,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环保意识。”
来到“苦雨”志愿者团队之后,他发现,这支队伍还有朋友没有讲到的一大亮点,中小学生达到六七百人。其中有人看到志愿服务的特殊意义,慕名加入;更多的是跟父母从小在志愿团队里长大。
年仅两岁的“筱筱”参加志愿活动。苦雨公益团队供图
筱筱就是从几个月大就躺在妈妈怀里参加志愿服务的小志愿者。虽然现在才两岁,但是每个双休日,他都拿着各种工具参加志愿活动。“可能他现在还不懂什么是志愿服务,可是看到我们这些身穿蓝马甲的志愿者们,他就会感到十分熟悉,知道是‘自己人’。”
新京报记者杨亦静通讯员马平川
编辑唐峥校对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