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诺亚“翻舟”告诉我们什么
女高管被刑拘,故事才刚开始。随着承兴国际公司主席兼执行董事罗静被刑拘,涉及关联方诺亚财富、歌斐资管、京东等纷纷卷入其中。
诺亚财富旗下上海歌斐资管发行的产品为承兴国际控股提供了34亿元的供应链贷款,这34亿供应链贷款主要是向承兴国际相关方就其与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债权提供的。
“踩雷”的各方都表现出很强的求生欲。眼看雷越滚越大,诺亚很快开始了否认“三连说”,即“没有资金池,没有期限错配,产品独立运作,风险不会传导”。京东毫不示弱,直指承兴合同造假把自己拉下水,掩盖自身风控方面的缺失。
线索太多时常让简单问题复杂化,把故事线一条一条拆解,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两个看似相关又各自独立的故事。无论承兴国际与谁发生业务合同,“供应链贷款”始终是摆脱不了的重重谜团。由此可见,无论承兴国际和京东谁在说谎,都不能一下排除诺亚财富风控不严及承兴国际存在问题的嫌疑。
厘清诺亚财富和承兴国际的逻辑主线,京东的故事副线才不至于轻易混淆视听。诺亚否认现在简单,否认过去就很难了。这已经不是诺亚财富第一次“踩雷”了,早在2017年,上海歌斐就先后踩过辉山乳业和乐视的雷。
简单登录京东官网查询承兴系商品便可发现,无论单品数量还是销售额,很难想象匹配规模庞大的应收账款。这暴露了诺亚财富的风控管理水平,对于实际业务的风控是否心太大,也暴露了承兴拿到的所谓供应链贷款,在“天使”和“魔鬼”的一念之间。
从这个角度看,诺亚踩的“雷”其实也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作为金融创新,寄望于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而“整体”恰恰变成了最大的风险。供应链金融涉及巨大利益,参与主体较多,法律关系复杂。一旦发生问题,法律约束、认识认定、主体鉴别都是风险控制的难点。
诺亚们之所以一再“踩雷”,也在于目前国内财富管理行业,更像是一个中介生意。找到合适的产品,收取佣金,然后卖给合适的投资人。在这其中容易埋下隐患,财富管理企业很容易站在产品发行方一侧,看中的是佣金,从而放低门槛,风险自然会高一些,如果不能管理好就容易出问题。
当宏观经济周期走向新节点,市场对金融创新时常渴望又畏惧。外部形势不确定加剧,资本品价格不再具备持续上涨的动力,系统性风险的敞口只会越来越大。企业置身其中,管理不好风险,无异于玩火。之于承兴国际如此,之于诺亚国际亦如是。
等不到大浪退去,淹死的人就会浮上水面。34亿资产的罗生门,谁是谁非一时说不准,但可以确定的是,谁也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