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孔繁峙建议:复建老北京标志建筑展示“四城相套”结构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北京历史文化研讨会今天召开。
新京报讯(记者张璐)老城如何保护?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孔繁峙建议,通过恢复不同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展示老北京特有的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四城相套”的主体结构。
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北京历史文化研讨会今天召开,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共话古都记忆与保护。
“老城整体保护的成效,短时很难看到,要对老城现状有清醒认识。”孔繁峙称,老城整体保护面对的两大难题,一是老城已经残缺不全,老北京完整的历史形象大面积消失,城墙城门没有了,老城的界限标志也随之消失。
另外,老城展示的是古都和首都两个城市面貌。在历史区域内,现代高楼和传统四合院混杂。老城中现代建筑面积总量已经超过历史建筑。按照90年代城市总规的名城保护内容,二环内建筑“限高”45米,但目前有的建筑高度已经接近百米。现代高楼与古都传统建筑形成了建筑风格和价值上的错位。
孔繁峙称,老城整体保护不是原样恢复历史上的老北京,而是重构老城的历史特色,恢复构成老城核心内容的传统要素。实现老城从建设向保护转变的过渡期,一是要叫停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和工程,城里的建设工程是老城整体保护最大障碍,必须停止。二是要停止拆除历史街区内传统建筑,切实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
他建议,规范古都城市的传统特色,重构老城历史人文环境。“皇城区在保护好现有历史资源的前提下,可通过功能疏解、中央单位外迁等措施,减少现代建筑,恢复皇城原有格局。”
同时,重建和恢复老北京地标建筑,如城墙和城门。“全面复建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为体现老城整体象征意义,可以恢复代表城墙位置和走向的标志建筑,比如复建内城和外城的西南角楼。目前,皇城三面缺失,仅有南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段落性恢复皇城东墙和东安门,展示皇城东部的位置和界限。创造条件复建皇城北门,即地安门,展示皇城的地域性标志。
新京报记者张璐见习编辑丁天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