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地图上的北京史,20余幅大型北京地图罕见展出
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开馆,4项展览同时开放。
新京报快讯(记者倪伟)北京城是如何成为当今的构造的?今天(6月9日),新开放的北京市档案馆新馆,用20余张各时代大型地图讲述北京城市变迁。
今天是国际档案日,位于朝阳区南磨房路31号的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开馆,4项展览同时开放。
新馆一层开放两个大型展览:
·“档案见证北京”
·“古都新生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新馆三层开放:
·“新中国的记忆——市管企业档案联展”
·“北京市档案馆发展历程展”
小朋友们观看反映老北京生活的泥塑。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档案见证北京”展览以档案史料为依据,反映了北京近百年来新旧相衔的历史。
“图说北京”单元展示了20余张北京地图,有的高达近2米。最早的一幅为明代1560年《京师五城坊巷图》,显示当时北京内外城结构已经形成,南海子、东岳庙等地标出现在地图上。
接下来是清代1670年《首善全图》,内容更为详尽,胡同、庙宇、粮仓、衙署等区域都详细标出。
观众在观看集中展出的20余张北京各时期大型地图。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绘于清末1909年的《最新北京精细全图》上,有诸多红色线路贯穿全城。此前一年,清政府成立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地图上的红色线路便是自来水管图。
1949年2月绘制的《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也颇具特色,当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为了方便新入城的人们了解北京,地图两侧密密麻麻标上了北京各大饭店、公交线路名录,郊区风景名胜也被标识出来。
最新的地图为2019年北京市行政规划图,城市副中心出现在地图上,呈现了最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新布局。
观众在观看集中展出的20余张北京各时期大型地图。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除了地图,更多微观的展品和档案,反映了北京百年变迁的细节。如北大学生们编写的油印快报《“五二〇”游行专号》,是1947年5月20日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游行示威的全程记录。
“许多路人、商民举手照机选摄队伍镜头,各校同学亦有十余人携手照机来往队伍前后。在东四南大街时,有一同学爬上电杆约两丈高之铁盘上摄影。”这段描述今天读起来依然有强烈的画面感。
“档案见证北京”展览展出的毛泽东关于北京地铁筹建的批示。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古都新生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展”以500余件珍贵档案资料,还原了从决战平津到和平谈判、接管北平、定都北京的历史。
大批档案史料此次集中展出,尤其是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的历次会议纪要,首次全部公开。
“古都新生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展”上展出的解放军接防的各城门钥匙。摄影/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1949年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开进北平的入城式,此次展览展示了当年入城式的行进路线。
在北平和平解放、接管过程中,中共中央十分重视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周恩来派人找到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请他在地图上标出不能炮击的文物景点。此次展览展出了梁思成主持编印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
小贴士:
市档案馆新馆周一至周五9:15至17:15接待观众,观众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由于展厅温度较低,建议观众注意保暖。
新京报记者倪伟摄影记者李木易见习编辑丁天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