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原标题: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新京报讯(记者王颖)在太行山深山区,距离阜平县15公里处,有一个史家寨村,村子四周的山坡上,近12公里的范围内,至今还保存着500多孔窑洞。这些窑洞是抗日战争时代,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开挖建造的。此后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晋察冀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驻地。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史家寨村山坡上的窑洞。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1996年,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就包括史家寨下辖两个自然村的旧址——家北旧址和庙台旧址,分别位于家北自然村和庙台自然村。

2019年6月6日,新京报记者来到史家寨村,如今史家寨村是一个下辖7个自然村的行政村,也是史家寨乡乡政府的所在地。

在家北自然村旁边的山上,沿着一条仅能走一辆车的田间小路,可以开车走到半山腰,停车处不远,就有一组两层窑洞,这里是当年公检法机关的驻地,原本有30多孔窑洞,但大多已坍塌毁坏,窑洞前的小广场上荒草蔓延。保存下来的,不少也不再完整,但有些窑洞还能看到当年安装门闩的地方。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有些窑洞已经不再完整。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往前不远,是一个防空洞,保存完好,沿着防空洞可以直达山的另一边。出去不远的地方,就是当年统战部的驻地,统战部窑洞有两处,在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处,还能看到窑洞里的土炕,以及一个直通防空洞的地洞。

此外,山上还有作战部、大礼堂等多个窑洞旧址。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史家寨村驻村干部介绍,这孔窑洞是当年公检法机关旧址。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在庙台自然村的后山黄土岗上,也保留着15处窑洞旧址,这里是当年分别隶属于司令部、供给部、通讯部、党校等。其中2处修理过门窗,5处保存较好,其余8处坍塌严重。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聂荣臻旧居。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据史家寨村驻村干部介绍,前两年,文保部门曾保护性修缮过80多孔窑洞,并建了部分步道,但更多的窑洞亟待保护。史家寨村已经整理了相关资料,但没有更多力量进行保护和开发。

史家寨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目前还有92户贫困户,预计在今年会全部脱贫。近年来,村里发展了不少产业,包括香菇大棚、肉鸡养殖、荒山林果等,但多为初建,还需时间才能见到效益。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安置点高楼拔地而起。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此外,史家寨村还是全乡易地搬迁扶贫的主要安置点,将安置12个自然村、4000多搬迁人口。目前首批81栋楼已经建设完成,开始零星入住。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联排小楼。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在安置点,集中供暖设施正在建设,道路也还没完全修好,高楼住宅里,大部分房屋还在进行最后的装修,这里是安置3口人以下的家庭所用,3口人以上的家庭,则安置在3层的联排小楼中。

晋察冀边区政府旧址:坍塌的窑洞下,村民正搬入新居

庞福国一家人。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5日中午时分,在一栋小楼门口,记者见到正在吃饭的庞福国一家人,他们搬入新家刚半个月,全家共有16口人,其中12个农村户口的成员,分到了一栋1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还有4套50平方米的高层套房,目前高层套房还没有搬进去。

新京报记者王颖摄影报道

编辑张牵校对王心

华为回应孟晚舟引渡听证会:明年1月提交动议驳美方申请 官兵们的精准操作 导弹成功发射并命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