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跑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速度”

原标题:跑出执法规范化建设“加速度”

关注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群众、主体素质”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插上“科技之翼”实现执法办案效能大提升

作为智能化综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示范点,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合成作战室,不仅可以通过电视墙清晰地看到各交通路口、治安卡口的视频监控,而且还可以通过各类信息查询平台,将违法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调取出来,即时显现在电视墙上。合成作战室的应用,打破了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共享,将各类资源集中调配,精确打击,快速破案,形成打、防、管、控工作一体化闭环式的工作流程,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办案民警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执法办案工作。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投入建设安全监管系统、智能服务系统、执法办案平台、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四大高科技版块,具备了全覆盖音视频监控、虚拟成像跟踪、远程指挥、在线交流、合成作战等10余项特色功能,实现了多个业务统一整合的公安执法办案区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以数据流、信息流全面推动警务机制转型。”格尔木市公安局副局长曹建虎介绍说。

在一个大数据、云平台的时代,科技运用显得至关重要。省公安厅依托科技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释放的强劲动力,持续驱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快速前进,助推民警执法效能有效提升。

针对过去办案效率低、成本高、监管难、质量差等问题,2016年9月建成运行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信息系统,2017年1月实现网上办案“单轨制”运行,2018年实现当事人电子签名、电子捺印的普及应用和法律效力确认,涉案财物数据的公检法流转,警务通手机的案件审核审批等新功能。如今,全省公安机关已全面形成“案件信息网上记载、审核审批网上进行、卷宗档案网上生成、案件质量网上考核、执法问题网上预警、办案情况网上统计”的执法办案新模式。3年来,全省一线执法民警记录仪配备率已达到1.5部/人,累计上传视频资料199万条、音频或图片资料63.7万份,切实规范了民警现场执法行为,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

补齐执法漏洞短板实现监督管理水平大提升

“喂,您好,请问您是王女生吗?我是青海省公安厅,最近您是不是在西宁市出入境管理处办理过护照,还记得吗?”“对对对,我办理过,有什么问题吗?”“是这样的,我们对该单位的服务质量进行一下跟踪回访,请问您对他们办理业务的总体评价如何?”王女士表示:“咱们的民警服务态度特别好,很热情周到,办事效率也特别高,我原以为要好几天才能办完,没想到一上午就办完了,我非常满意!”

如今,以民意访评“打造人民满意公安“已成为密切警民关系,提升青海公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的一大亮点。

公安工作必须透明化、制度化,只有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才能顺应社会的要求。2018年,青海省公安机关积极推动改革落地生根,建立健全3个百分百制度,即110接处警警情100%推送至办案系统,可疑警情100%电话回访,重点警情100%调取执法记录监督回溯。同时,制定《电子数据勘验检查工作规范》等13项工作规范,有效解决基层执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于解决无户人口登记户口问题的实施意见》等5项制度,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执法巡查规定》《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实施细则》等22项制度,打造监督管理闭环链条。3年来出台的70余项执法制度,让民警明白“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

用考核落实执法责任。2018年,省、市(州)、县三级公安机关共网上巡查案件8388起、抽查回访警情6709起、执法办案场所667次,刑事行政案件个案网上监督率达到95%以上。同时,将执法质量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由之前的8%大幅提升至55%(含群众满意度综合评价20%),并与表彰奖励、追责问责等紧密挂钩,真正将执法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

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群众能力大提升

“以前处理交通事故一趟趟地往返交警部门,又累又耽误时间,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可在线办理。”提起“交管12123”的轻微交通事故快处服务功能,让刚刚拿到驾照的西宁市民胡芝蓉感受到了公安机关“掌上服务”的便捷高效。

随着青海阳光警务平台运行,全省公安机关30项“放管服”改革措施赢得百姓掌声。点开青海阳光警务网页,几大服务版块跃入视线。青海阳光警务平台是一个平台集群,实现了多警种一体化运行,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等载体,将交管服务、政策咨询、办事办证、防范宣传等多种服务从窗口延伸到网上、掌上,目前已实现58项公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申办受理。全省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触摸”公安机关服务的“温度”。

省公安厅党委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放管服”,管理服务质量明显优化,行政审批事项明显减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深化“放管服”改革。紧盯民生领域,陆续推出机动车号牌全省藏区藏汉、蒙汉语音理论考试系统等103项“放管服”改革措施,调整下放35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4类审批事项的证明材料,进一步减审惠民、减证便民。整合开通“96110”服务平台,通过接听暖民热线、发送亲民短信、拨打爱民电话、下发为民工单,将群众所有“点赞”“拍砖”汇聚成“民意库”,努力形成意见征求和问题整改的“闭环回路”。“96110”开通以来,已回访群众60余万人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629件。经第三方民意调查评估数据显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窗口单位的整体满意度已达到98.09%。

抓规范抓细节实现执法主体素质大提升

面对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加强学习的紧迫感,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实战、实用、实效”的教育培训,有力助推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一线民警日常任务非常重,但是学法这个环节却绕不过去。公安机关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促使公安执法理性、平和、文明、规范,保证了执法的质量,能够赢得群众的信任,增强执法的公信力,提升公安的形象。”省公安厅法制总队总队长安胜年表示。

落实执法规范,加强培训,丰富载体,成立262人专兼职教官团,紧盯新的执法形势和国内最新研究成果,研发并推广11门符合青海警务实战特点和需求的训练课程。3年来共组织各类实战化教育、法律业务培训154期、31677人次,实现教育培训基层科所队、一线民警两个全覆盖,且每人每年脱产培训15天以上。狠抓东西交流合作,依托公安部和六省(市区)援青交流合作项目,签订4类105项对口支援三年框架协议,组织“送教青海行”或赴相关省市区培训民警6017人次,接受互派干部2849人次,并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青海公安加速追赶的实际行动。抓特色人才培养,针对藏区执法一线双语人才少、执法人才少的实际,联合警官职业学院编译民警自学用藏文法律教材39部,向藏区公安机关基层所队输送汉藏双语民警437人,全省96%的公安民警取得公安部颁发的执法资格,为藏区基层执法提供有力的支撑。

如今,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与信息化、智能化、规范执法办案和管理深度融合,实现警务效能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已成为全省公安机关的共同追求。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全省公安机关将把执法规范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必将让各族群众逐步感受到规范执法带来的公平正义。

点赞

“我嫁给了他,他却嫁给了公安”

他牢记服务宗旨,立足交通管理岗位,勤于钻研,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带动影响着身边每一位民警。他舍小家为大家,将大爱献给基层工作,把汗水洒在车流中,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他就是黄南藏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同仁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黄建臣。

“工作无小事,责任是大事”这是黄建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警19年来,他用服务暖民心,用情怀和执着忠诚履职。针对同仁县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黄建臣主动走访人民群众征求意见建议,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的有力支持,由县政府投资修建了县城道路隔离栏、减速带、红绿灯等设施,使同仁县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及人民群众文明交通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改观,特别是场地赛车飙车、三轮摩托违法载人和车辆乱掉头、乱停乱放等群众意见大、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根治,交通秩序的改观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点赞。

作为一支队伍的“领头人”,黄建臣深知只有自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带出作风严谨、廉洁自律的队伍。多年来,黄建臣没有休过假。而上班、加班、倒班、值班已经成为他的常态。4月28日,一辆中型罐车行驶至黄南州泽库县辖区省道203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宗玛日寺路段转弯处时侧翻起火,车辆严重损坏。黄建臣与同事们火速赶赴事故地点,联合应急管理、路政、林场等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在现场,黄建臣果断组织泽库县交警大队民警开展事故地点及周边交通秩序的维护工作,组织同仁县交警大队民警开展远端分流工作。通过交通管制、划定禁行区域、远端分流、分段放流等措施,引导车辆分批次通行等举措,严防了次生事故的发生。经过6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成功安全处置了此次交通事故。

近年来,黄建臣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3次,获得“全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工作成绩的取得,是辛勤忘我工作的结果,也离不开家人默默的支持,黄建臣妻子刘东萍患有癌症,当有人提及黄建臣时,刘东萍说,我嫁给了他,他却嫁给了公安,但我能理解他,他是警察,心系人民安危是他的职责,能让他踏踏实实地工作,不让家庭拖他的后腿,也是我的骄傲。刘东萍被公安部、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好警嫂”,他们的家庭也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五好家庭”。(魏爽)

相关阅读:
鹿心社会见越南驻华大使邓明魁 严植婵出席自治区强降雨防御工作视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