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浦东依托“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打造“15分钟”助残服务圈
在第29个“全国助残日”和第20次“上海助残周”到来之际,昨天下午,由人民网上海频道、浦东新区残联共同主办的“助残共享,你我同‘行’”——党建引领下的“家门口”志愿助残服务品牌研讨会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据悉,浦东正依托“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打造“15分钟”助残服务圈,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全市乃至全国跑出加速度。
引入“互联网+志愿助残”理念
近年来,浦东残联通过推进党建引领下的助残志愿服务,精准服务残障群众,推进残健融合、共建共享,把助残工作融入社会工作大局,打开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新局面。
在大调研中,浦东残联发现,目前残障群体参与社会生活还存在一定障碍,比如盲道设计和建设不规范,盲道阻断和被占用的问题相当普遍;大部分地铁站内盲道不完善,视障人士很难找到服务台和换乘通道;居民区内无盲道,大部分路口红绿灯没有声控装置,视障人士过马路非常困难。医院复杂的就诊环境和繁琐的就诊环节,也使残障人士就医极为困难。公共场所的区域性导览图、信息咨询栏很少有配套的盲文标识,部分地铁站、大型展览馆和游乐场所未设置触觉地图。银行柜台上密码输入器没有盲文标识,视障人士存取款十分不便。
这些问题对残障人士出行、办事造成很多困扰。浦东残联于2017年底推出“我是你的眼”助盲出行志愿服务项目,引入“互联网+志愿助残”理念,通过网上预约、定点定时、全程陪护,让助盲出行像网约车接单一样便捷。项目开展一年多,已帮助近百名重度视障人士解决出行困难,许多常年足不出户的视障人士在志愿者的陪护下外出参观博物馆、观看无障碍电影等,有机会更多更深地了解身边事物,更好地融入社会。
打造社会治理创新“浦东品牌”
视障人士可在网上预约志愿服务,而更多的残障群体可在浦东的“家门口”服务站得到全流程照料。
研讨会举行前,与会嘉宾实地调研浦东北蔡镇杨桥村的“家门口”服务站。记者在现场看到,服务站全岗通办事窗口,已将24项残疾人服务事项纳入,包括城镇重残无业人员养老补助申请、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及康复服务申请、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申请等。在杨桥村,残疾人无需跑到镇里或区里,就能把事情办好。服务站的一角,还设有自助服务区,残疾人可在志愿者帮助下,学习如何上网预约各种服务。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妈妈听说镇里可上门提供便携式爬楼机服务,欣慰地说:“我家住六层,自从腿脚不方便,一年也下不了几次楼。现在只要提前一天预约,就有人带着机器上门,既安全又舒服,真是太方便了。”
除提供便民服务外,杨桥村服务站还设有“残障人士之家”,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丰富残障群体的生活。在党建引领下,浦东全区正在推进“家门口”服务站的提质增能工作。残疾人服务将与“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有机融合,共同打造社会治理创新“浦东品牌”,让残障人士在家门口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志愿服务。
对浦东这一做法,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莫彬彬说:“依托村居‘家门口’服务阵地,实现社区资源共同为残障朋友就近提供志愿服务的模式,对提升志愿助残服务内涵,推动上海志愿助残工作有着积极意义,希望浦东进一步先行先试,为上海乃至全国在助残工作方面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