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科技助力“放管服”改革
新华社天津5月17日电(记者尹思源、黄江林)“过去工程项目申请要300多天才能完成,现在最快只需要26天。”天津市宝坻区区长毛劲松谈到智能科技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起到的作用时说,“未来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自动识别审核材料,进一步缩短审核时间。”
17日,记者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采访发现,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助力“放管服”改革加速迈向“智能时代”。
走进“智能政务、便利天津”展厅,一个白色的机器人便“走”上前来,询问记者需要办理的业务事项。在记者与机器人进行简短的交流之后,机器人便通过屏幕和语音同时播报指引信息和需要携带的相关材料。
在展厅内的政务无人超市,记者体验了办理临时身份证的便民服务。记者输入身份证号后不到1分钟,终端便将临时身份证打印好。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个终端已经可以办理涉及水务、电力等部门在内的100多个事项。
跨区域办理一直是政务服务的难点与痛点,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介绍,线下平台的贯通是跨区域办理的基础。“我们通过建设网上平台,分散的政务活动集中在平台上,就可以完成网上的互联互动。”
据了解,今年4月,3家企业从浙江省嘉善县审批服务中心“长三角一体化企业开办服务区”一并领取了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公章、“法人一证通”数字证书、税务发票和税控设备。
智能政务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如何用好第三方资源是关键。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机构业务部总经理尚朝辉说,银行是实施智慧政务的新生力量,在科技方面,可以从数字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赋能;在服务网点方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