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泛海控股“去地产化”:庞大金融帝国转型进行时

原标题:泛海控股“去地产化”:庞大金融帝国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祁三连实习生卜筱溪北京报道

曾以强大的金融资本为支撑,让其地产系统强劲起飞,但却在房地产黄金时代抽身而退,毅然决然从房地产业务向“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转型,这是知名企业泛海控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泛海控股近年来年报发现,自“去地产化”的战略提出之后,泛海控股转型战略就执行得非常坚决。如果把信托、证券和保险都归为金融相关板块,泛海控股实际主业已由房地产全面转向金融。

转型之决心非常坚定。2015年5月,泛海控股表决通过新一任董事会,新增选的9名新晋董事均来自于非地产领域。有地产操作经验的原高管团队退出董事会,而有着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履历的高管进驻泛海控股董事会。甚至于2019年初,泛海控股还将旗下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及上海董家渡项目3个黄金地块项目,以148.87亿元的交易金额出让给孙宏斌旗下的融创中国。

不过,就目前来看,泛海控股的转型效果并不如预期。年报显示,自2017年开始,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为负数。

业绩不及预期

 5月8日晚间,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北京监管局《关于对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因公司未按规定及时披露境外控股公司泛海国际收购事项,违反了信披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对公司予以警示。

决定书显示,2018年1月20日,泛海国际与盈生投资签署协议,泛海国际向盈生投资收购其持有的隆亨资本有限公司100%股权及相关债权,上述交易于2018年1月22日双方完成交割。公告披露,上述交易形成的营业外收入约10.80亿元,超过泛海控股2016年度经审计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10%。

不过,泛海控股却未按规定及时披露上述交易,直至2018年8月31日披露的2018年半年度报告才提及上述事项,至2018年11月14日补充披露临时公告。

警示函背后是泛海控股转型业绩低迷。在其最新公布的财报中显示,2018年,泛海控股实现营收124.04亿元,同比下滑2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1亿元,同比下滑67.81%。

业绩下降同时,泛海控股成本却在上升。年报显示,2018年,泛海控股销售期间费用率为128.95%,同比升高50.1%,为十年来最高水平。同时,泛海控股2018年销售净利率为20.63%,同比下降16.25%,净利润占营业收入比率仅为8.33%。

此外,在反映企业运用资产创造利润的营运能力指标方面,Wind数据显示,2018年泛海控股的营业周期为12977.6天,其中存货周转天数为12857.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20.5天,均是上一年度的两倍之多,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比率下降;在偿债能力指标方面,泛海控股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近几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18年,泛海控股的速动比率仅为2016年的二分之一水平。

多元化转型

除了担任泛海控股董事长以外,卢志强还担任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泛海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美国IDG董事长、复旦大学校董等职。三十多年间,卢志强已经构建起一个包含地产、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庞大资本帝国。

不过,泛海控股转型之路并不好走。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9年6月前,泛海控股有超过300亿债务到期,其中40%以上为信托贷款。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将是泛海控股解决债务压力的关键时期。

 2013年,中国泛海首次提出多元化转型构想。2014年初,泛海提出了“房地产+金融+战略投资”的新战略,泛海控股管理层作出企业战略转型的决策,提出在继续发挥现有房地产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将公司打造成涵盖金融、房地产、战略投资等业务的综合性控股上市公司,并进行了一系列运作。战略调整后,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泛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通过一系列并购和投资,从地产抽身,浩浩荡荡向金融业迈进。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泛海控股斥资20亿元,发起设立亚太保险公司;斥资41亿元投资民金所、泛海融资担保、泛海基金、泛海资管等四家公司;持有郑州银行0.17%股份,广西北部湾银行6.32%股份,大连银行4.41%股份。2016年,“泛海系”斥资27亿美元收购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2017年,“泛海系”将港股主板上市公司华富国际收入囊中。同年,收购美国IDG集团主要资产。

泛海控股一路高歌猛进,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但让人遗憾的是,泛海控股的业绩水平却没有因此得到迅猛发展,反而在近两年有下降趋势。

 2018年是中国泛海实施多元化战略转型的第五个年头。目前泛海的主业已由地产全面转向金融。2018年,泛海控股年报中的营收占比显示,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为48.53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39.13%;金融相关板块占比近60%。资料显示,从2016年起,泛海控股房地产板块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就一直持续降低。从2016年的75.17%、2017年的48.92%,降至2018年的39.13%。

从2017年起,泛海控股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017年至2018年,泛海控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31.59%、-26.50%,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7%、-67.81%。在这两年的年报里,泛海控股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解释均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务营业收入大幅降低。

然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实际情况是不仅是房地产业务,去年泛海各业务板块营业收入均不是很理想。分行业看,泛海控股房地产、信托、证券、保险业务板块中,只有保险业营收同比增加9.81%,其余营业收入均为下降趋势。房地产、信托、证券营收分别同比下降41.21%、28.46%、23.82%。

传统地产业务缺乏后续前进动力,新兴主营业务金融产业此刻又没有展现出色的盈利能力,新老业务青黄不接或许是泛海控股此时遇到的一大尴尬问题。

泛海控股在年报中对未来发展展望表示,2019年政策方面,公司作为转型主攻方向的金融业务和传统房地产业务均属强监管行业,金融行业“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思路、房地产行业加快长效机制建设正在进一步明朗化,短期内监管松绑或转向的可能性较小。“市场方面,公司房地产、证券、信托、保险等业务均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增大公司经营业绩的波动性。”公司在年报中如是表示。

相关阅读:
区领导通过微信群向企业通风报信 被督察组点名 亚洲文化嘉年华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