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女排·周鹿敏:为看队员一眼,老百姓把围墙挤塌了

原标题:女排·周鹿敏:为看队员一眼,老百姓把围墙挤塌了

女排·周鹿敏:为看队员一眼,老百姓把围墙挤塌了

1981年,周鹿敏随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图/中国体育

她是中国老女排“十二金钗”之一;

她随队夺得1981年世界杯冠军,为中国女排率先实现三大球的突破立下战功;

她退休后,专注于气排球项目推广;

她就是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排球事业的周鹿敏,“跟排球相处几十年了,轻易扔掉的话,情感上割舍不下。”

女排·周鹿敏:为看队员一眼,老百姓把围墙挤塌了

排球成了周鹿敏一生的事业。

从零基础到全国最佳二传

16岁时,没有运动员经历的周鹿敏,因为个高被选中接受专业排球训练,1972年入选上海青年队。

进入专业队后,周鹿敏开始了每天3节、长达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课。技术课训练为3.5至4小时;身体素质训练则包括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最后是单项技术,如发球、二传、接发球等运动量不算很大,但技术性很强的训练。每天3节训练课下来,周鹿敏已是精疲力竭,但她一练就是4年。

当时的排球赛制还是发球得分制,有发球权的一方才有得分权,一局15分的比赛最长能打两到三个小时,这对运动员的耐力是很大的考验。据周鹿敏回忆,在上海青年队期间,耐力训练是最多的,3000米跑是每个星期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而耐力不仅仅体现在身体素质上,还有技术上的极限耐力,在训练中脉搏会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

长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让周鹿敏在十几岁时就经历了膝关节半月板伤病。为了坚持训练,她不得不打封闭针。伤病最严重时,周鹿敏只得停训、停赛半年,治疗膝关节伤病。即便在不能走路、跑步的艰难岁月,周鹿敏仍旧每天坚持做恢复训练,腿不能动就做上肢训练。

“我是运动员,运动员克服不了伤病就将面临淘汰,我必须咬着牙坚持。”周鹿敏说。

作为二传手,周鹿敏凭借灵活的头脑和出众多变的组织技术,和队友配合打出出其不意的快攻,她的这一能力弥补了身体伤病带来的影响。

所有的汗水和努力在1979年的全运会赛场上得以展现。周鹿敏表现出色,赢得了“最佳二传手”的荣誉。她出色的发挥,也吸引了国家队的注意,当年便入选了中国女排。

女排·周鹿敏:为看队员一眼,老百姓把围墙挤塌了

1982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夺冠。图为郎平4号位扣球。图/中国体育

没想到打排球影响几代人

1981年11月16日那个夜晚,中国女排成为民族的英雄。她们在第3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中力克日本女排,那是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12位女排姑娘后来被国人称为女排“十二金钗”。

因为中国女排的低调作风,赛前没有媒体的过度报道和大肆渲染。当中国女排真正站上冠军领奖台那一刻,轰动了世界。

1981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需要一种精神支撑,中国女排拿到冠军对全国人民来说无异于一针强心剂,各行各业都受到女排精神的鼓舞。

周鹿敏回忆称,中国女排抵达机场是晚上,现场的光线比较暗,“我记得非常清楚,出来后什么都看不清,黑压压都是人,真的是人山人海。”

回国后不久,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回到郴州参加庆祝活动。郴州训练基地是中国女排的基地之一,那时都是用竹子搭起的风雨棚和室外场地。南方没有暖气,最低温度到了0℃左右,队员们既要承受南方冬天湿冷的天气,又要经受高强度的训练压力,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那里承载了队员们许多难忘的记忆。

周鹿敏透露,自发来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为了看队员们一眼,当地的老百姓把基地的围墙都挤塌了。

“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有想到会得到全国人民这样的崇拜,排球运动会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起到这样的作用。更没想到的是,我们打排球的还能影响几代人……”周鹿敏称,“拿到世界冠军后,各行各业都把你当成偶像,不是现在的那种偶像,而是精神偶像。”

女排·周鹿敏:为看队员一眼,老百姓把围墙挤塌了

周鹿敏称,没想到打排球还能影响几代人。

退休后专注气排球推广

1984年,周鹿敏退役后到上海体育学院深造,后任上海队女排教练;1997年起,在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从事行政工作。前不久退休后,她又专注于气排球的推广。

从1972年接触排球到现在,周鹿敏几十年来从未离开过排球界。对周鹿敏来说,排球是一份情怀,轻易扔掉的话,情感上割舍不下。

目前,周鹿敏在场馆里教气排球,推广全民健身。一个星期有两三次活动,大家聚在一起锻炼身体、互相交流,参与者多达几百人。“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既能延续我对排球的热爱,还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周鹿敏说。

几十年过去,排球带给周鹿敏的是性格的塑造和受益一生的财富。“我们打排球的人一直不屈不挠,意志力很顽强。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周鹿敏说,“运动员其实都是这样的,面对挫折、磕碰,比没有运动经历的人内心要强大。生活里再怎么困难,也没有打排球时期困难,这让我日后从事别的工作时,觉得什么都不是事了。”

现在回忆起职业生涯,周鹿敏深有感触,“运动员这段路,现在要是重新走一遍,恐怕走不过来了。”

在运动员时期,周鹿敏的半月板和腰椎长期有伤,其他很多排球姑娘也是如此。即便这样,她们依旧在场上坚持。“有时想想也挺不可思议的。当时我们觉得就应该咬牙坚持,但现在都不敢想,那时候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啊。”她说。

那时候,打球拿的奖金很少,国家队也没有给运动员任何承诺,女排姑娘们就是靠着一种精神在拼。“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选了运动员这条路就应该这样,因为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把现在的运动员放到那时候,恐怕很难坚持下来。”周鹿敏说。

简介·周鹿敏

1956年出生,浙江海宁人,1972年初中毕业被选进上海市青年排球队, 1979年入选国家排球集训队。1981年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冠军,为中国女排率先实现三大球的突破立下战功。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退役后进上海体育学院深造,后任上海市女排教练。现专注老年气排球推广项目。

新京报记者邓涵予

编辑王春秋校对贾宁

西海岸崛起“六大中心” 板桥镇:重现丝路“海表名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