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安杨森总裁:中国正从制药大国走向创新大国

原标题:西安杨森总裁:中国正从制药大国走向创新大国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安思嘉(Asgar Rangoonwala)日前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表示,西安杨森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制药公司之一,在中国发展已经30多年,几乎见证了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全过程。

安思嘉肯定了中国在医药领域的不断改革,同时对中国未来医疗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充满信心。

安思嘉称,过去的两年以来,中国出台了很多利好的政策和法规,如抗癌药物零关税、加速创新药物审批、全国医保目录更新等,这都极大提高了中国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疾病解决方案。

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安思嘉表示,希望中国政府继续加强对创新研发的投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不断加快新药审批速度,并将更多药品纳入医药目录。

安思嘉。西安杨森供图

安思嘉。西安杨森供图

提高药品可及性

解决用药难问题,其实就是解决人们用药的“可及性”问题。

药品的可及性,指人能够以可以承担的价格,安全地、实际地获得适当、高质量以及文化上可接受的药品,并方便地获得合理使用药品的相关信息。

为了解决药品的可及性问题,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

2018年,国家组建了国家药监局和国家医保局,开启药品监管的新征程;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提高人们对罕见病的关注;公布了新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数量增加至685种;出台了《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疫苗管理将单独立法;实施了“4+7”带量采购,切实降低药价。

2018年,国家对境外上市新药的审批速度明显提高。2019年,国家医药领域继续大力改革。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境内外抗癌新药的注册审批,同时进口抗癌药和罕见病用药可享受增值税优惠。3月,新一轮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启动,将优先调入抗癌药等药品。

安思嘉表示,“癌症这类重大疾病因为治疗周期长、且患者相对因病致贫概率大,医疗负担较重,由中国政府推动的抗癌药物价格谈判是中国政府推进全民健康的重要举措,这对于中国患者来讲是一个极大的福音,我们相信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中国患者接受创新药物治疗的节奏将继续加快,并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

受益于中国政府在创新药审批方面流程的加速,西安杨森更加积极地把创新产品全阵容带到中国来。

2018年西安杨森在中国成功上市14款新药和新适应症,创造了杨森的世界纪录,此前,杨森从未在任何一个国家一年中推出如此数量级的新药和适应症。这些获得审批的药物都具有突破性创新。

西安杨森始终把突破性的创新作为战略,运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包括肿瘤领域,免疫领域,精神病领域等9大疾病领域。3月份西安杨森刚刚上市了用于治疗罕见病肺动脉高压的产品优拓比®。肺动脉高压被医疗界称为“肺血管疾病中的癌症”,优拓比®获批标志着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

安思嘉表示,中国在医药领域的改革大大提振了在华外资药企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尤其是西安杨森,对中国的市场非常坚定。未来,西安杨森还将在中国加大投资,尤其是创新方面的投入。

对于这些新药或适应症的获批,安思嘉表示,是中国不断出台的新药审批政策,不断深化的医疗改革,让西安杨森可以如此快速将创新治疗方式带给中国患者。未来,西安杨森希望可以在中国率先上市创新产品。

事实上,中国在医药领域改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患者获得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疾病解决方案。

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王平日前表示,国家将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力争让国内外最新的、最好的新药、好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惠及病患者。

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尽管目前,中国仍然是名副其实的仿制药大国。但中国持续不断地利好政策激励下,本土药企在创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加大。

安思嘉表示,中国正在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创新中心。中国的科技创新人才也是推动创新研发的重要动力。西安杨森也希望通过自身在医疗创新领域的积累,帮助中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创新大国。正因如此,2017年12月杨森与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的子公司Legend Biotech USA Inc。和Legend Biotech Ireland Limited(“传奇”)正式签订全球合作协议。

以前制药行业的创新产品很少有来自中国的,但情况正在改变。以CAR-T技术的攻关为例,目前全球有30多家企业有所突破,其中约有6家中国企业。2018年3月初,南京传奇生物正式收到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出的有关LCAR-B38M CAR-T细胞制剂用于自体回输的临床试验批件,也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临床的CAR-T疗法,这一创新性疗法,将为无数癌症患者带来福音。

国家正在稳步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继续扶持制药企业在当下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本土医药产业将更具竞争力。

安思嘉表示,创新与研发是药企的基石,而我们需要通过销售渠道或营销方式将这些创新药物更快更好提供给患者。这需要医保政策支持、医生继续教育不断推动、以及符合现行市场环境的营销解决方案。

纵观中国医药工业,在过去40年经历了“缺医少药”的阵痛阶段,也经历了仿制药发展的黄金十年,未来向创新药大国方向迈进,需要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拉萨市纪委监委调研组赴林周县纪委监委 开展专题调研 农科院发布千项农业科技成果高叶酸玉米拍出34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