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将开设相关课程

原标题:北京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将开设相关课程

新设“小语种”专业、培养留学生、为合作项目做培训……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北京高校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及项目培养人才,助力合作项目实施。今年下半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设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课程,从讲好中国故事角度,培养新闻传播型人才。

亮点1

开设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

二外罗马尼亚语师生参加罗驻华大使馆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受访者供图

二外罗马尼亚语师生参加罗驻华大使馆举办的新书发布会。受访者供图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民心相通的渠道。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从2015年6月开始复建和新开设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等12个中东欧国家的非通用语种专业。

张文锋是二外欧洲学院罗马尼亚语专业大二学生。今年秋天,他将到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学习。

高三时,热爱学习语言的张文锋决定报考小语种专业。“当时‘一带一路’倡议非常火,我尝试了解时发现,很多沿线国家有自己对应的语言,觉得很好奇。”张文锋决定选择一门和英语有相通之处的语言,加之他喜欢《罗马尼亚第一狂想曲》,自然而然报考了罗马尼亚语专业。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张文锋可以熟练应用罗马尼亚语交流了。“现在我和同学们都很期待今秋去罗马尼亚学习,我们会假设一些情境,提前准备可能用到的交际用语。”

张文锋说,学习之余,他想去看看当地的历史古迹、宏伟建筑,还有电影里赫赫有名的吸血鬼城堡,感受当地的文化和习俗。“我们也做了一个课题,拍摄了北京故宫、长城等名胜的图片集,希望为当地学生展现中国文化。”

谈及“一带一路”,张文锋感言,正是由于国家提出了这个倡议,他才有机会学习这门语言,有很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我们有很好的外教老师、图书资料。周末,我们还能去文化中心和大使馆参加交流活动,锻炼口语水平。世园会也即将开幕,我有幸能成为志愿者,为中东欧文化节和罗马尼亚艺术团服务。”

张文锋说,目前,中国和罗马尼亚在石油、化工等方面合作广泛,“罗马尼亚农业发达,红酒酿造和蜂蜜制造产品非常有名,我们就曾经在活动上品尝过罗马尼亚的红酒。”关于未来,张文锋还想继续学习国际关系等知识,助力两国文化交流。“汉语国际教育也是不错的选择,到罗马尼亚推广中国文化,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二外还在2017年增设波斯语、希伯来语、土耳其语等非通用语专业。中东学院院长侯宇翔称,这三种语种和阿拉伯语覆盖的国家将近30个,这些国家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地区。基于国家倡议、学校学科建设和市场的需求,学校增设了这些专业。

“‘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推进过程中,沿线发展动能增强,这些语种非常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到伊朗、以色列、土耳其,不断向学校反馈用人需求。”他说,央企、大型国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中东国家设有办事处和项目部。从已有相关专业的兄弟院校来看,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将从事外交、外事、外贸等领域的翻译、销售、公共关系、客户对接等工作。一些私企、民营企业到中东国家开拓市场,也需要相关人才。

侯宇翔称,未来,学院还将专门设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课程,尤其针对2019年下半年入学的新生。从服务“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角度,从本学期到下学期,希伯来语专业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合作,开设希伯来语相关的视频剪辑、新闻呈现等媒体课程,培养新闻传播型人才。针对波斯语、土耳其语专业,中东学院将围绕“一带一路”尝试培养翻译和经贸方向人才。

亮点2

为老挝培训铁路建设运维人才

老挝来宾在北京交通大学参加实验教学。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老挝来宾在北京交通大学参加实验教学。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标志性项目和示范性项目。2016年以来,北京交通大学已为老挝铁路及相关领域人员开展了五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等多个方面。

中老铁路是中国与老挝之间通行的一条铁路,是泛亚铁路的一部分,铁路北起云南,贯穿老挝,未来可能还将连接泰国。“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不临海的国家,不能借助海洋发展物流和交通运输,因此这条铁路对老挝意义重大,不仅拉动沿线经济,也承载着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的梦想。”北京交通大学国家轨道交通技术教育与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刚说,中老铁路2016年开工建设后,学校配合工程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承接面向老挝的培训。

“中国铁路从普速到高速的飞跃发展有目共睹,中老铁路全线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所以学校对老挝培训设计了相关课程,五期培训中包括两期海外培训项目,每期培训周期依据教学内容设定在2-4周,已累计培训171人次。”

据王刚介绍,为保证培训质量、准确传递知识信息,学校专门聘请了业内专家将课件资料做成中文、老挝文对照的形式,授课时也安排资深翻译人员交互传译。在课程方面贴合中老铁路建设的实际,邀请参与这条铁路建设和运营标准制定咨询的铁路专家亲自主讲课程,与老方来宾进行深度的研讨交流。

“举个例子,老挝雨季周期较长,对于路基养护和防灾等要求较高。在讲授路桥隧设计施工养护工艺和技术时,我们还着重讲了雨季铁路工务养护维修作业、电气化铁路防雷击技术等内容,介绍了中国铁路的实践经验,将建设施工中和未来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想在前边,这对他们防范和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场景问题帮助很大。”

“在一次研讨交流会临近结束时,老方来宾共同唱起了由老挝友人专门为‘一带一路’倡议创作的歌曲《一带一路》,现场气氛热烈,令人难忘。”

“铁路折射出中国近年来交通运输乃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方人员对此很感叹。虽然两个国家离得很近,但很多人对中国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王刚说,通过来华学习,老方来宾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国社会,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使来宾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面貌和发展也有了深入而直观的感受。再就是参访北京南站等交通站场枢纽设施、体验京津城际时,中国铁路的设施环境、运行速度、运营管理精准度等给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刚说,未来,北京交通大学还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亮点3

留学生爱上中关村创业氛围

留学生在北京理工大学上机械工程课。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留学生在北京理工大学上机械工程课。北京理工大学供图

针对“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北京理工大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工程类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涵盖了机械、信息、化工领域等优势专业。2018年,共有来自147个国家的2472名外国留学生在北理工学习和生活,超过70%的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的国家。

乔纳森是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2016级本科生。这位1996年出生的乌干达小伙虽然年轻,做事却很有主见。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读大学,选择了加入创业公司。后来听在中国留学的好友说起中国的学习环境和创业氛围好,他当即决定来北京读书。

在汉语说不溜的情况下,将自己置身于陌生环境里需要勇气。“当时我把手机语言换成中文了,每天看电视剧《家有儿女》、听广播学习汉语。”乔纳森说,汉语老师和同学也帮他练口语、纠正发音,使他很快融入了新环境,并申请了中文授课的专业。

在北理工学到的知识,让乔纳森再次萌生创业想法。目前,他参与了一家软件公司的创业项目,利用人工智能和不同的网络协议来帮助口译人员进行同声传译,为有需要的企业或人员提供远程同声传译的平台。“以前在会场,翻译人员坐在小屋里,会场的人需要戴耳机和设备。我们项目的场景是,无论观众是否在会场,通过扫描二维码,用自己的手机和耳机就能听到经过翻译的会议内容。”

在中国,中关村的创业环境为乔纳森留下深刻印象。“来自各国的人喝着咖啡,碰撞出创意的火花,这很酷。政府也会对一些创业项目给予支持和激励。”

乔纳森说,目前“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和乌干达有了更多的合作。未来他想从事中非之间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发展及贸易咨询工作,并助力两国文化交流。“我希望邀请中国的朋友去我的国家看看,那里有美丽的尼罗河源头。在大家的印象里,非洲国家很热,但乌干达最高气温只有28度,非常舒适。”

新京报记者张璐

相关阅读:
工信部:一季度4G用户规模达12亿户 5G产业化进程加快 哈南总投资142.6亿元的37个大项目开复工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