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院、多资源合作创设“双防”服务无缝链接治疗和康复 本市成立肿瘤康复医联体

原标题:多院、多资源合作创设“双防”服务无缝链接治疗和康复本市成立肿瘤康复医联体

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昨天拉开帷幕。记者获悉,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上海东方肿瘤双防康复指导中心、同仁医院、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中大肿瘤医院、上海振国医院等单位,发起成立肿瘤康复医疗联合体,并创意推出设立“双防门诊”“双防病房”特色医疗服务,实现临床治疗、康复疗愈的无缝链接,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

癌症俱乐部是补充

同仁医院院长马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癌症治疗手段的不断提升,患者生存率(包括带瘤生存率)都在显著提高,这就意味着,社会上的癌症患者数量也在增加。“以往,医疗机构更多关注手术、化疗等与治疗密切相关的环节,但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如何关照呢?”她指出,术后营养支持、快速康复、经济帮助等,都是癌症患者的诉求。“除了二三级综合性医疗机构,更多癌症患者沉淀在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理应共同加入癌症患者的康复工作。”

以长宁区为例,同仁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已与区内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50余位家庭医生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以医院肿瘤科、全科医师为纽带,将康复的专科知识下沉覆盖,提高患者健康认知普及程度。“肿瘤康复医联体成立后,我们希望这个多院合作、多学科交叉、多资源汇集的社会化运作机制,能进一步完善全程肿瘤防治模式,逐步形成病前干预—住院治疗—双防病房—安宁缓和的新格局。”马骏说。

长宁区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会长沈治英自己也是一位癌症康复患者。1995年,她罹患乳腺癌,手术后一度感到彷徨,找不到生活的希望。加入癌症康复俱乐部后,她看到了“抱团取暖”的新世界:每月一次例会、新老患者结对活动、生存期5周岁生日、康复旅游、社会公益活动……“看见兄弟姐妹们克服心理的障碍,为复发转移患者、双癌家庭、年老独居患者等上门家访,走进临终关怀病房做志愿者,我被深深触动了。”沈治英说,对于患者而言,癌症康复俱乐部起到了医疗机构的补充作用,“愉快乐观的心情与预后康复、免疫力提高等关系密切,一些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并不够好的患者,一样能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重获生的希望。”

推出“医护家政”志愿者服务

可以说,癌症患者除了日常家庭护理,更需要精神与情感的抚慰。面对癌症患者的陪护尚处于空白状态,市癌症康复俱乐部推出“医护家政”志愿者服务新形式,在长宁、宝山、杨浦、崇明、浦东新区等5个区成立医护家政志愿者服务队进行试运作,为孤老会员、转移复发会员、空巢会员等人群提供支持性服务,缓解居家照护的压力。上海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振民介绍,医护家政志愿者由康复5年以上的癌症生存者担任,也会招募困难家庭的癌症康复患者家属、退休医护人员等实现非正规渠道就业,并将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进行专业培训。

记者了解到,由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于2018年启动的“生命的奥运”活动,目前已有4000余名会员报名参加,该活动将在运动、营养、心理方面启动泛真实世界数据研究项目,对相关患者进行5年的跟踪指导服务。会上,上海方心健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展望集团、菇新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项目参加单位举行签字仪式。

专家提到,从“谈癌色变”到常见的慢性病,加之老龄化日益加剧,癌症患者愈发增多也带来相关资源的紧张。“长宁区内,我们的肿瘤科病房仅不到50张病床,区内家庭医生尚有约50人缺口,家庭病床的处置能力也有限,临终关怀机构在全市层面都存在短缺情况。”马骏说,单纯依靠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无法全面覆盖癌症患者康复需求,“我们期待更多如癌症康复俱乐部这样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等共同加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动用更多社会力量整合资源。”

相关阅读:
从过去十年交通事故致死数据看 未按规定让行成最大“杀手” 本月22日起,长沙二套房契税将按4%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