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日报刊文:奔驰车主维权有公共价值
经过几天的发酵,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一事并未在各方关注下走向平息,反倒“拔出萝卜带出泥”般愈演愈烈了。4月14日,一段女车主与“利之星”相关负责人协商录音曝光。录音显示,尽管“利之星”4S店相关负责人表示道歉,但车主表示要等待车辆检测调查得出结果后再处理。
汽车问题出在哪一环节?金融服务费的真相如何?汽车“三包”规定在现实中如何跑偏?一系列疑问有待厘清,但毫无疑问的是,事情在朝着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向发展。
此次事件,与其说因奔驰新车故障而起,不如说是那段视频引爆了舆论场。坐在引擎盖上哭诉的维权方式,通常给人以“撒泼式维权”之感。但与不同以往的是,当事人的表达却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展示出作为一个消费者的忍耐、克制与愤怒——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不得不以她最厌恶的方式去维权。很多时候,面对店大欺客的商家,个体消费者维权颇感无力。正是因为这一点,此次女车主维权行为引发了舆论场的普遍共鸣。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节可谓贯穿始终。66万元的新车,还未开出1公里就遭遇机油泄漏的严重故障,相当有戏剧性;4S店解决方案从退款、换车变成免费换发动机,最终又在舆论压力下愿意先退款,足够跌宕起伏;车主以主张个人权利为出发点,在舆论围观、商家道歉和监管介入之后,没有选择“见好就收”,反倒“不接受道歉”“先检测、再处理”,更咬着“金融服务费”不放,表现出足够的坚韧与决绝,女车主的每一次选择和表现都令人敬佩。如果让此次事件的每个细节都得以放大,这次个人维权也具有了难得的公共价值。
“如果没有问题为什么要退款给我,没有必要迫于舆论压力做这件事,我愿意等待最终结果。”女车主这一表态,在客观上是在为每个消费者维权。因为,并不是每一位消费者都有这位女车主这样的能力和理性。最为重要的是,惩治某些作恶者,降低维权成本和提高作恶代价是关键。如果有惩罚性赔偿和举证责任倒置保驾护航,消费者恐怕不会如此弱势,做一个体面的维权者也才会成为可能。
来源:宋鹏伟/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