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届文化振兴乡村峰会举行专家呼吁发掘乡土文化
“乡村振兴中,如何让农民成为主要的获益群体,是一个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在4月9日举行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振兴乡村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文化振兴乡村峰会”上,著名农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说。
文化振兴乡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受访者供图
“乡村好礼物”:把农产品做成文创产品
在文化振兴乡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曾繁文博士表示,“研究中心将不断充实专家队伍,强化对乡村文脉和乡风文化的研究,发布乡村振兴指数;同时,通过组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推进乡创基地建设以及发起乡村振兴基金等方式不断强化产业赋能相关工作;此外,还将精心打造文化振兴乡村的经典IP,并不断进行复制和推广”。
曾繁文博士。受访者供图
峰会上还启动了“乡村好礼物”计划,曾繁文说,这一计划将会“把乡村农产品做成文创产品,做成代表地域特色、地方文化的文化产品。同时还会整合一批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资源,去推进艺术介入乡村的工作”。
温铁军:离开本土搞文创必然产能过剩
著名农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温铁军受邀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他在演讲中表示,文化振兴乡村,其根本是发掘乡土文化,离开本乡本土的文化,盲目搞乡村文旅结合、乡村文创,其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
温铁军教授。受访者供图
温铁军举了陕西袁家村模式复制推广失败的案例,他说,“为什么袁家村的乡土文化旅游很成功,但复制袁家村模式的,绝大部分失败了,关键就在于乡土文化。所以,乡村振兴,首先应该了解什么乡土文化,本乡本土的文化又是怎样的。”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了解到,陕西礼泉县袁家村被称为“陕西丽江”,也是著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日接待游客一度超过著名的兵马俑景点,年收入多达十个亿,随后引起众多乡村旅游效仿,但结果却很尴尬,基本上“模仿一个死一个”。袁家村的成功经验包括专注于关中民俗、餐饮监管、全民致富和为村民服务,而这种模式在其他村庄则经常被学得似是而非。
温铁军认为,乡村振兴是社会化的工作,而非过去想象的只靠产业就能振兴,“产业当然重要,但要思考的是,产业到底是谁的?谁会受益?在过去,农民是这个国家形成庞大资本的主要贡献者,现在振兴乡村,就应该考虑,到底该如何才能让农民成为主要的获益群体”。
在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河北省张家口市设立文化振兴乡村实践基地。受访者供图
兰考、张家口设立文化振兴乡村实践基地
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还发起并将于近期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协同创新联盟”,该联盟的首批成员包括40余家扎根文化振兴乡村领域的成员单位,覆盖文化艺术、设计规划、科学技术、新闻媒体、金融机构及相关产业。这些联盟成员将在文化振兴乡村的整体解决方案中发挥作用。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在河南省兰考县张庄村、河北省张家口市设立了“文化振兴乡村实践基地”。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编辑张牵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