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线故事:“政府帮了我的大忙”

原标题:一线故事:“政府帮了我的大忙”

3月29日早上9时,马正元开着自己的“尕卫星”(小型货车)到了邻村的中麻莲村,昨天他和村里的一户人家商量好了,要收购他家的两头牛,今儿去把牛拉回家。从以前的收羊皮变成现在的养殖大户,从贫困户变成县上的“脱贫光荣户”,马正元说是党和国家帮了他的大忙。

今年47岁的马正元,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麻莲乡瓜拉村,原先家里只有八十多岁的父亲以及孩子和他三个人,马正元右腿受过伤,是三级残疾人。那时马正元闲了就骑着摩托车,到村子附近收羊皮、牛皮,村里有人要零工了,他就去打工赚点钱。一年下来,收入不到四五千,家里的开销都不够,2015年他们一家被精准识别为了贫困户。

从中麻莲村回来以后,已经有卖肉的顾客等在了家门口,请人宰好两头牛,一番拾掇后,马正元麻利地将牛肉摆上了称。不到中午,宰的两头牛全部卖出。进屋后趁着吃中午饭的时间,马正元算了笔账,两头牛他是一万多元买的,这笔买卖他单赚了一千多块,心情非常好的马正元,中午饭忍不住多吃了两口。

2016年,马正元告别了单身,和同村的贫困户金万群搭伙过起了日子。“两个人搭伴脱贫。”马正元笑着说,有了金万群和两个孩子的加入,马正元有了努力的动力。2016年贷了3万元的“530”贷款,又和亲戚们借了6万元,买了32头牛发展养殖业,等拿到产业到户资金,他又购置了3头牛。

有了这些牛,去年马正元挣了6万元。卖出去后再去别的地方收购,马正元跑遍了青海的大部分地方,现在已经养了80多头牛。贩卖牛出了名,附近乡镇的人,都找马正元买牛肉。来他家的人多了,马正元干脆在家门口,摆了个肉架子现宰现卖,基本每天都有人上门买肉。

“县城有两家饭馆专门找我买牛肉,每隔两三天他们就会过来一趟。”马正元收拾着牛棚,不时和记者聊着他今年的一些收获。2017年他脱了贫,发展得越来越好。“有现在的成果,当初的贷款还有扶贫资金,起了大作用。”马正元觉得是国家把他们一家给“提”起来了。

去年马正元一家住进了新房,修房花了12万,其中5.5万元是国家补助。“党和国家对老百姓太关心了,就拿我们喂牛的饲草来说,以前这些饲草得上别的地方买,成本非常高,现在乡上就有饲草公司,你看这些青贮草就是我们乡上的公司加工出来的。”翻动着牛的饲草料,马正元又说起了乡上成立的饲草料公司。

“现在我们乡饲草种植面积能占到80%。”听马正元说起了饲草,站在他边上的麻莲乡乡长韩进龙接过话头。麻莲乡乃至整个门源县,都是二元制种植结构,这种较为单一的种植结构,成本高效益低下,从2015年开始,麻莲乡引导当地群众种植饲草,但是群众种了饲草,一部分留自家用,剩余的该怎么处理成了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麻莲乡的主导下,成立了麻莲乡麻莲草业有限责任公司,群众只要种出来饲草料,公司会以350元每吨的价格收购,且贫困户种植的饲草,高出50元的价格收购。麻莲乡现在发展饲草的合作社、家庭牧场有二十多家。

与此同时,每年麻莲草业有限责任公司,吸纳的劳力有六十多人,他们中有的人一年最高收入能达到3万元。公司、合作社也会租赁群众的土地种植饲草,每亩租金300元,群众有租金拿不说,还从土地上脱离开来,出去务工又是一笔收入。

“我们村种植饲草的就有十几户,他们每年收益也非常不错。”马正元说道,现在各家都有事可干,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丁玉梅)

相关阅读:
东莞:紧抓“湾区机遇”谋发展 2019青海文化旅游节到成都“拉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