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庭矛盾还得用亲情来化解
热播剧《都挺好》在催泪大团圆中收尾了。这部所谓的“现实主义力作”,将“原生家庭”“重男轻女”“陪伴式啃老”“妈宝男”“愚孝男”等现实话题一锅炖,激起了无数人在“强代入”之下的共鸣,因此成了2019年首部爆款剧。
说是“都挺好”,其实“都不好”,这也是《都挺好》能引爆舆论场的关键:虽然内核是“亲情”,但它一反很多家庭剧“父慈子孝”的路数,秉持问题导向,由家庭矛盾切入,呈现出了中式家庭的复杂面相,也反映出了亲情在家人繁复交互下所受的冲击。到头来,亲人间打开心结、实现和解的结局再度表明:家庭矛盾,还得用亲情来化解。
家和亲情在国人心中,向来是个特殊的存在,它经常连接着“归宿”“港湾”等温情语汇。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指出,中国人际关系“如同水面上泛开的连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照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划分亲疏”,家庭就是最亲密的关系圈。但亲密未必就“无间”:因交往频次高,产生摩擦的几率也高,再加上家庭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的家庭内耗也屡见不鲜。
正因如此,很多与家庭矛盾相关的话题,如原生家庭说、啃老、厌老症、相亲、逼婚、催生等,动辄成为自媒体上“10万+收割机”式的题材。
这些家庭中的问题值得正视。但正视不是为了跟亲人决裂,而是为了找回寓于“最亲密”中的情感密码,进而更好地珍视家庭、顾惜亲情。
都说“家和万事兴”,但内生于亲情的场景,从来都不止是“和”,还有纠纷。而亲情存在的一大意义,就在于能让纠纷在亲缘关系润滑下消融,在归依感中淡化。所以说,家庭矛盾还得亲情来解。在家庭内耗频密的背景下,我们更有必要借助包容、互谅、陪伴的方式滋养亲情。
有句话说,“我们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都给了最亲近的人。”揆诸当下,太多人虽然喝了很多讲亲情、感恩的鸡汤,却依旧学不会对至亲包容,这折射出亲人间互谅的匮乏。
无论是《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等爆款网文,还是此前“朋友圈里出孝子”的说法,都反映出亲人间陪伴的不足。在《都挺好》里,“作爹”苏大强“作天作地”,一会儿陷入理财骗局,一会儿使劲闹腾,就跟缺乏陪伴有关——在他看来,只有闹出些动静,才能吸引子女注意。这也反向印证了那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正如广告词“走得再远,也要回家”说的,亲人再有隔阂,但亲情还在。也只有多滋养和顾惜亲情,一家人才能真的“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