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

原标题:“老炮儿”的怀旧博物馆,7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

2005年,33岁的杨子祎穷困潦倒,他决定从成本最低的生意捡破烂儿开始,用身上仅有的100元收售录音机,白手起家。如今他的藏品总价超百万,11大类、35小类年代感十足的物件,占用了岳父整整八间平房。

他将其中一个平房布置成了上世纪80年代的普通人家中的样子。里面摆放的所有老物件,也都是他从各个地方淘换来的。

写字台上,

老式台灯、笔筒、“北京”牌墨水……

桌面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1985年。

凭借收售录音机起家的杨子祎,

房间内还存放着许多具有年代感的录音机与收音机。

在这个带皮套的牡丹收音机面前,

哪个古董敢说自己身上有“包浆”?

日本产的“三洋”单卡收录机,

80年代初期的抢手货。

穿着喇叭裤,

扛着播放邓丽君歌曲的录音机,

那个年代没有比这更潮的搭配了。

“TDK”的卡带,

当年的名牌产品,

伴随着多少人的青春岁月。

随着科技的发展,

公共电话、BP机、大哥大……

这些已经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但在杨子祎这里,

我们能轻易发现它们的身影。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在80年代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标志。

当年的BP机,

接到传呼要满大街找电话回过去。

90年代大款的标配“大哥大”,

在公交车上拿着它打电话,

声音不自觉地会提高十几分贝。

在手机普及之前的年代,

街头的插卡公话倾听了多少爱恨情仇?

除了通讯设备,

他的房间里还有许多老物件。

这些穿越了时光的藏品,

包含着多少难以割舍的记忆。

无拘无束地打小霸王,

是当年多少孩子的梦想。

Windows95的时代,

你想把电脑里的资料拷贝带走,

得用这种软盘。

装胶片的“傻瓜”照相机,

旅游纪念照的利器,

哪怕是国产的,

买一台也要当时几个月工资。

闹钟,童年起床的噩梦……

暖水瓶,曾经是中国每个家庭的生活必需品。

80年代的婚礼,主人会收到一大堆的暖水瓶。

除了暖水瓶,

当年结婚标配还有这样的手提箱。

在“三转一响”之后,

洗衣机隆重登上结婚必备系列的舞台。

多少人童年的幸福就装在这些饼干桶里。

当年男孩子的“制式武器”,

出门挂身上腰杆挺得倍儿直。

小学音乐老师的高级装备。

在还没有通电的年代,

是这种煤油灯点亮了家家户户。

-The End-

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编辑:李凯祥殷楠

校对:付春愔

澳门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破解差异化 男性口服避孕药来了,预计10年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