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向世界看齐 老城更吃香

原标题:向世界看齐 老城更吃香

郑永年 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

在广州新型智库与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上,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等多位知名学者接受记者专访,围绕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焕发广州的“老城市新活力”的话题,进行深度对话,并提出新思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通讯员穗宣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郑永年谈大湾区机遇

广州打造“老城市新活力”,正当其时,并应该把参考对标的眼光放得更远大,立志跟国际一流城市对标。

学界专家热议广州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

利用“粤文化”情感认同,可打通湾区民心,并成传播手段,以海外唐人街等载体,建立起与世界更广泛的联系。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尹涛:

高铁线网连通后的广州,将起到双向连接的角色,成为内地城市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重视智库研究参考国际一流

改革开放40年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传统类型的智库已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需要。郑永年表示,从政策研究的智库建设环境而言,广州具有自身优势。首先从国家到地方,都相当重视并提倡智库研究;其次作为华南知识中心,广州实力深厚;再者中国许多改革从这里开始,实践积淀丰富。

广州发展进入新阶段,“老城市新活力”成为新愿景。“城市历史悠久绝不是问题。广州可以向许多世界一流城市看齐,越老越吃香。”郑永年认为,广州打造“老城市新活力”,正当其时,并应该把参考对标的眼光放得更远大,立志跟国际一流城市对标。

在树立转型发展目标的过程中,智库在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时,要避免一味歌功颂德,也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需要的并非停留在偏好层次的价值判断,而是建设性批评,或者说批评性的建设意见。”

明确优势路径合作互利共进

郑永年表示,广州应该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方向,明确优势路径。大湾区各城市之间是合作的关系,这里面有着内在的发展规律与逻辑: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只要以市场为主导力量,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基于分工的比较优势便可互相交换,达至互利共进的理想发展状态。

郑永年表示,广州历来是区域内的文化、商贸中心,历史铸就了广州今天的比较优势,不是简单“引入”便可发展而来。所以,广州要先想清楚“不要做什么”,然后才去计划“要做什么”,以市场主导的力量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展的思路自然开阔。

“广州不缺机会,不缺资本,归根结底要考虑的是人才问题。”郑永年向广州建言,相比东京、新加坡等世界一流城市,广州仍需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他说,要让国际化人才安居乐业,不能单靠工资、住房等硬件,还需要秩序、文化等软性力量,“老城市新活力”应被视作广州面向未来的高标准的整体发展要求。

“人文湾区”担当枢纽推优质资源共享互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表示,广州建立新型智库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目标,需要责任担当和清醒的定位思考,文化是参与竞争的重要元素。

“我参与过许多海外的唐人街社区活动,用的就是粤语,大家都关心家乡城市的变化。”王世福提出“粤文化”概念,认为利用情感认同,不仅可打通湾区内的民心,还可成为传播手段,以海外的唐人街等载体,建立起与世界更广泛的联系。他说,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广州身为岭南文化中心的天然优势。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提出“人文湾区”的思考。他说,广州一直担当珠三角的“枢纽”角色。广州以开放包容的传统,结合当代的创新文化,有望让优质资源在大湾区内共享互通,助力广府文化的认同和人文领域的交融。

张志安指出,广州的高校等教育资源集中,粤港澳大湾区正吸引港澳青年前来学习、谋发展。这些先行先试的经验,都可供珠三角其他兄弟城市参考。中大的团队曾在港澳学生中做调研,发现他们来穗发展的顾虑主要在住房、社保、政策落实、人际关系等方面。据张志安了解,南沙等地正在为此探索,譬如让香港青年跟政府共有产权房,降低安居“门槛”,未来出售时可按比例分配,达到普惠公平、支撑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目标,激发持久活力。

“中心性”决定发展定位广州交通“双向连接”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杜金岷教授表示,拥有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广州今天面临空前的全球竞争压力,闻名遐迩的千年商都需要焕发新活力。他指出,广州传统商业繁荣,亟待创新。杜金岷为此在最近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广州可利用现代技术,建立起现货的电子交易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是三大湾区的优势综合体。”杜金岷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优势各异的城市群,足以把当今世界三大湾区的优势汇集,布局更大未来。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广州城市战略研究院院长尹涛说,珠三角的基础设施布局以广州为中心,这是广州历来的地理“中心性”所决定。在大湾区的发展中,如果说香港是全球规则的对接者,高铁线网连通后的广州则将起到双向连接的角色,成为内地城市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广州一直有自我革命的勇气,今天也要以此精神,优化营商环境。”尹涛表示,中国离不开制造业,广州佛山更应该成为制造业的脊梁,支撑地区经济。要支持基础产业的发展,就需要为小企业提供平等的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他建议,政府可朝着简化审批环节的方向继续努力,以改革换取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关阅读:
增城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黄埔出台“区块链10条2.0”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