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浓浓的成都味 高颜值有意思
3月是科普月,由市科协打造的西南地区首列科普主题列车于11日首发,带领乘客们前往“科技之春”,领略科学的春天,了解和学习科普知识。一周以来,人流量大、传播快、受众广的地铁充分依托车厢内窗贴、移动电视等载体,俨然已经成为公众了解科普知识的新窗口、掌握科普信息的新平台、科普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科普专列运行情况如何?创新的科普方式带来哪些惊喜?有机会偶遇的乘客感受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不一样的why
本地动植物百科“动”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成都科普主题列车“why”上线运行之前,武汉、南京等地也纷纷推出了城市科普主题列车。2016年,科普列车在武汉运行,车厢的地板、天花板贴满了太空装饰画,厢壁还贴有很多科普知识,如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卫星、嫦娥卫星等航空航天知识简介。2017年,南京市的科普列车 “科学号”也投入运行,车内设置了6大主题,月月更新,让市民可以学习科普知识。同为科普主题列车,“成都味”的“why”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色呢?
灿烂的星空、深沉的海洋、可爱的大熊猫……记者看到,科普主题列车“why”上,6节车厢分别对应了航天航空、灾难与防护、海洋与环境、四川动植物、生活、建筑与交通设计6大主题。不同的是,为方便市民学习,每节车厢的主题设置都以“目录”的形式罗列在车头墙面,乘客们不用走完整列车厢也能了解到不同车厢的内容主题。同时,遇到想了解但是没有展示出来的知识点,市民还能通过扫描广告栏里的“科普熊猫”进行了解和学习,移动电视屏幕里也会持续循环播放科普短片。
“why”运行第一周里,通过观察记录,记者发现,列车设置的六大主题中,“四川动植物”这节主题车厢已经成为不少乘客争先“抢占”的“香饽饽”。
“大熊猫、矮岩羊以及珙桐这些四川本地的动植物齐齐上线,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感受到了浓浓的成都味道,这是我们成都地铁独有的样子。”市民赵亮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听说其他城市也有科普列车,但基本选择的都是大众化的科普知识,很少融入当地的文化,看到其他外地来蓉的游客津津有味地学习大熊猫知识,也让他多了一分自豪感。
有魅力的why
市民带孩子走遍6个车厢
据了解,成都地铁1号线的客流量持续上升,科普专列从五根松地铁站出发,横跨双流区、高新区、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和金牛区,沿途经过软件园、孵化园、高新、桐梓林、文殊院、天府广场、火车北站等20余个客流量较多的站点,且有多个换乘站点,辐射面广、影响力大,覆盖了程序员、青少年、农民、社区居民以及公务员等人群,让科普知识更广泛地传播。
“颜值太高了”“我也准备去偶遇打卡”“内容特别有意思”……科普专列的运行,无论在网络微博上还是现实生活中,都引发关注。记者在“成都地铁”和“成都科协”的官方微博上看到,有的乘客晒出乘坐科普专列的照片,有的留言表示一定要“偶遇”一次,还有的专门下载成都地铁APP随时关注专列的运行线路,准备前往乘坐。
“颜色清新看起来就很舒服,内容也涵盖太空、生活、动植物等各个方面,小朋友坐一趟车增长了不少知识。”家住倪家桥附近的市民张海超特地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前来乘坐科普专列,并且在人较少的时候走遍了6个车厢。
记者了解到,科普月期间,全市将推出400余项科普活动,邀市民共享科普盛宴,接下来还将继续探索在科普专列中增加更多科普渠道,使地铁成为公益科普的新空间。市民如果想偶遇科普专列,可下载“成都地铁”APP,点击列车位置中的1号线,查看页面上显示的黄色列车,即可获悉列车运行具体站点。
小贴士
与“why”合影
赢地铁纪念卡
为吸引更多市民参与活动,市科协还发起“你坐地铁 我买单”——“科技之春”我与“why”有个约会互动活动。本月15日至22日,市民在乘坐科普主题列车“why”的时候,只要按下快门拍摄与“why”的合影照片,在新浪微博中发布,带上话题#“科技之春”我与“why”有个约会#,并@成都科协,就有机会获得地铁纪念卡一张。(记者 宋妍妍实习记者 吴怡霏 曹凘源 摄影 李冬)
原标题:西南地区首列科普主题列车运行一周,市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