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哈尔滨新区“带土移植”深圳“飞地”
去年10月,哈尔滨市第二批赴深圳挂职干部启程。第二批挂职干部共8名,全部为区、县(市)“一把手”。临行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兆力寄语第二批挂职干部牢记职责使命,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穿于挂职锻炼的始终,主动学习、多方合作、广泛联系,真正学到新理念、新思维,引进新经验、新机制,为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
几个月来,挂职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以及深哈合作的安排部署,牢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嘱托,立足当好“驻深大使”,以把握着力点、找准突破口、寻求融合度为主要任务,按照“当好窗口、搭好平台、系牢纽带”的要求,对标深圳,融入深圳,聚焦成果落地,寻求发展共振。
如今,第二批赴深干部挂职工作已近尾声,在首批赴深圳挂职干部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他们的挂职工作有哪些新收获,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有哪些新感悟,他们学到了哪些新理念、新思维,又在筹划引进哪些新经验、新机制——近日,记者走进深圳,深入挂职干部的工作一线进行了采访。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解放思想深圳行挂职干部话真经’系列访谈”,对第二批赴深圳挂职干部进行专访,全面展示他们的学习感悟、挂职成果,为全市新一轮思想解放、振兴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深哈合作园区起步区要优先引入什么产业才能迅速集聚创业生态?”“怎样才能确保深圳的管理在‘飞地’落得下、接得住?”“大湾区背景下的深哈合作如何实现‘错位’对接?”……2月28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特区建设发展集团会议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一场“哈尔滨(深圳)产业合作园区产业研究及启动项目开发建议汇报会”正在进行。
围绕着一件件具体问题、一个个发展痛点,挂职深圳光明新区委常委的王铁立带领哈尔滨新区团队,与深圳多家开发规划公司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一件件难题化解,一个个共识达成。
“挂职深圳以来,我们每个月都要就深哈产业合作园的规划建设与深圳方面进行一场深度研讨。可以说,每次研讨会都是一场头脑风暴,都是一次解放思想。这不仅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深圳的高效务实,更对深哈合作充满信心。”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主任,松北区委副书记、区长王铁立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深哈合作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以‘飞地’为突破口,把深圳的管理模式、产业项目‘带土移植’到哈尔滨新区。以此盘活经济潜力,突破发展瓶颈,构建南北合作范本,打造东北新增长极。”
找准大湾区背景下深哈合作新坐标
“要在大湾区背景下,重新审视深哈合作和龙粤合作。”王铁立说,“粤港澳大湾区对标国际、与世界一流接轨的顶层设计让深圳一直勇立改革开放和产业革命潮头,深圳融入世界一流湾区、打造一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产业布局和制度安排,都为哈尔滨提供了难得的共享机会。”
王铁立说:“要结合实际,学就要学最新的、学就要学最优的,大湾区建设背景下,要找准深哈合作新的坐标定位。‘9+2’城市群之间的制度建设、政策扶持、要素流通、创新引领、资源配给都将对哈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重要借鉴,是下一步落实战略定位、推动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发挥好龙头作用的关键。”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将加速推进深圳在体制机制、营商环境等方面全方位对接国际标准,深圳经验将不断涌现并持续升级,深圳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也将迈入国际一流先进行列。”王铁立说,“这个机遇既是深圳的,也是我们的,必须紧紧把握住这个窗口期。认真学习湾区规划先行、互联互通、协同创新、共建共治的好经验、好做法,力争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结合实际复制。”
“我们要正视与深圳的差距,增强紧迫感,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人才流失、产业空心化,切实把握住湾区建设机会,充分利用深哈合作平台,实现错位发展。”王铁立说。
“微创新”让企业“办事不求人”
2月27日,哈尔滨新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企业服务中心成立。该中心旨在对标深圳,打造“上联政府,下托企业”的“不收费的中介机构”。
通过企业服务中心,政府能够准确地获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加以解决,同时,也助推政府政令、政策的快速落实。由企业跑腿,变成“我们代企业跑”,使企业“办事不求人”成为现实。
“企业服务中心成立是对标深圳的一次‘微创新’,也是一次优化营商环境的顶层设计。对深圳的先进经验、制度创新和成熟的工作方法,我们要率先试点运行。”王铁立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深圳构建了非常完善的涉企服务体系,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是通过企业服务中心协调解决的。目前,我们8名挂职干部所在的8个区县的企业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均已展开,运行成熟后,将为全市乃至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经验。”
王铁立说,顶层设计与“微创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成就了高效高质的“深圳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经济总量和增速、人均GDP、财政收入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多项指标数据位于全国第一。初步建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公共服务能力强,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提高了企业和百姓的办事效率,打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特别是相比于发挥战略作用的顶层设计,“微创新”发挥出不可替代的战术作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它更贴近企业和百姓,更贴近基层,让大家更有获得感。
“正是‘微创新’的‘润滑剂’作用,使得宏观战略得以有效落实。我们在学习对接深圳经验的过程中,要关注‘微创新’的学习。”王铁立说,“下一步,新区将以‘微创新’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服务企业措施,全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以“深圳土壤”育“哈尔滨果实”
目前,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的哈尔滨(深圳)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起步区科创总部项目预计今年开工。
“‘飞地经济’模式是深哈合作的突破口。”王铁立说,“立足两地优势,学习借鉴深汕合作园区、深广合作园区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一园多区’建设,推动深哈两地产业互补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建立在区域共生共赢基础上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是区域发展中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新的发展方向,是一个最好的全面复制经验的平台,不单单引入了产业项目,还通过产业项目建设倒逼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深汕模式、深广模式成功探索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优势互补、园区共建、利益共享的“飞地经济”合作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王铁立说,建议高度重视和支持“飞地经济”采取超常规模式,先破后立,先行先试,试错发展。最大限度解放思想,整体移植深圳制度,创新体制机制,改善营商环境,提高企业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做到飞地内的机构即为深圳机构、飞地内的政策即为深圳政策、飞地内的服务即为深圳服务,全面开放培育深圳“土壤”,用深圳的“土”种深圳的“花”,结哈尔滨的“果”,促进哈尔滨市实现弯道超车,带动全省发展。
“能有幸来深圳挂职是组织对我们的关怀、信任和培养,也是自我锤炼、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难得机遇。”王铁立说,“我们将更加珍惜余下的挂职时间,认真履职,把更多更好更先进的经验带回哈尔滨,尽最大努力为省市振兴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