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总理记者会:总理两个半小时答17问 喝一杯半水

原标题:总理记者会:李克强两个半小时答17个问题,喝一杯半水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 李玉坤 沙雪良 陈鹏)3月1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了中外记者。记者会10点半准时开始,在长达2小时30多分钟的提问环节中,李克强回答了17个问题,说了近千句话、上万个字,喝了一杯半水。

单刀直入和临别赠语

10点30分,李克强总理准时走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向现场几百名中外记者挥手致意,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李克强步入会场,与记者打招呼。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李克强步入会场,与记者打招呼。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落座后,李克强说,“首先感谢记者朋友们为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记者会时间有限,就请提问吧。”

第一个提问的是路透社记者。他问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会采取哪些措施。

李克强听后笑着说,“这位记者朋友喜欢单刀直入,那我也开诚布公”,并回答了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举措。

当时间来到13点,李克强已经回答了16个问题。在回答完日本记者关于中日韩自贸区的问题后,李克强赠语中国周边“朋友圈”:

“因为是最后一个问题了,我还想再说一下,中国不仅重视和东北亚国家的关系,比如刚才我回答了韩国记者的提问,表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会继续在推进半岛无核化当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还重视和东南亚、和所有周边国家的合作。”

散场时,面对记者追问“五一”小长假问题,李克强说,“我们会让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

手势丰富

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手势十分丰富。

在谈到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的时候,总理右手向前挥出,做出推动的动作;在谈到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提升30多位的时候,右手比量出一个高度;在谈到中俄两国可以在航天航空领域合作时,伸出左手食指向上一指;而在谈到两岸同胞共享发展机遇、走得越近越亲的时候,李克强抬起双手,往里一拢。

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手势十分丰富。摄影/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手势十分丰富。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有一部分手势用来表示数字。

当谈到给企业减税降费时,总理说,“今年下决心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把增值税和单位社保缴费率降下来。”这时他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减税降费红利近两万亿元”。

在总结关于营商环境提问的时候,总理又一次伸出两根手指说,减税降费和简政、公平监管,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激发市场活力的两个重要的关键举措。

临场幽默,化解尴尬

面对境内外几百名记者和现场直播,李克强没有紧张,但一些记者在提问时有点紧张。

有记者提问就业难和招工难的时候,可能因为紧张,在提问时舌头打结了几次。

李克强在回答之前幽默地说,“看来你确实感受到就业是个难题啊。”机智地化解了尴尬,也把现场记者逗笑了。

12点48分的时候,李克强已经回答了14个问题。在请记者继续提问之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发言人张业遂打断说,“时间过得很快,记者会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我看是不是请总理再回答最后两个问题”。

总理伸出两个手指,笑着问,两个?张业遂说,多给记者一个机会。现场记者也跟着笑了。

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摄影/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一次点头,频频记录

金色大厅面积很大,记者区分成了南北中三区,每当提问到两边较远位置的记者时,李克强总是调整一下坐姿,侧身面向记者,身体微向前倾,认真地听问题。

当央视记者提问时提到“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享受不到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时”,李克强频频点头,回答这个问题,他第一句话就是“看病确实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尤其大病是民生的痛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主席台陈设简单,总理面前只有一杯水、一条叠好的毛巾、两支铅笔和几张白纸。李克强不时拿起铅笔在纸上做了一些记录。

主席台陈设简单,桌上放着毛巾和水。摄影/新京报记者沙雪良

主席台陈设简单,桌上放着毛巾和水。摄影/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东森新闻云记者提问,大陆今年会具体如何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如何促进两岸共同发展和两岸民众福祉。在译员翻译时,李克强迅速用笔写着什么,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两只手捏着红色铅笔,很久没有放下。

同样的情况在新加坡亚洲新闻台记者提问时也出现了,记者问外商投资法通过后,中国政府将推出哪些具体、可落实的政策。李克强回答完一部分后,喝了一口水,在等译员翻译时,拿起铅笔迅速地做了笔记,而后继续回答这个问题。

一次反问,两次追答

在整场记者会中,李克强只用过一次反问句。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提问说,“我们特别关注到外商投资法当中并没有涉及到港澳台的投资,我想这会让港澳台各界有些不太理解”。

李克强回答,香港和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然后,他用了一个反问句,“我们历来高度重视港澳台的投资,港澳到内地的投资占我们利用境外投资的70%,能不重视吗?”

此外,他回答记者提问时,有两次追答了之前的问题。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到的改革开放问题时,李克强提到政府监管要公正,个人的隐私也要保护,然后又补充回答了彭博社记者提的上一个问题。

“这就使我联想到刚才彭博社记者提了一连串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我要明确地回答你。你说中国政府有没有要求自己的企业去监听他国的信息,我不知道指的是监听政府的还是公民个人的,反正有一条,这样做不符合中国法律,也不是中国行事的方法,现在不会有,将来也决不会有。”

另外一次也是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的提问时,又对台湾东森新闻云记者的提问做了补充:“我们会为台胞来大陆投资兴业创造优惠的条件。”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现场。摄影/新京报记者薛珺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现场。摄影/新京报记者 薛珺

讲了两个基层的故事

在回答就业问题时,李克强讲了他调研时见过的一个农民工。

“农民工的身后可以说有无数家庭的期待。讲到这里,我就想起几年前到我国东北一个中型城市的建设枢纽工地上去考察,有一个印象至今挥之不去。在寒冷的天气里农民工在施工,其中有一位农民工跟我岁数差不多大,我和他对话,他就希望一条:多加班,多挣钱。我说为什么?他说他的一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他要挣钱使孩子安心学习,并且学习好。我从他的眼神里面看到他对下一代、对未来的期待。”李克强说。

在回答记者医保问题时,李克强承诺,“将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给予50%的报销,这将惠及我国4亿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这时,他又讲到他在基层调研了解的情况。

“我到基层去调研,有一些人告诉我,他们得了这类慢性病,每天都不能断药,负担很重,有的把养老金相当一部分用来买药,我们要努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李克强保证。

相关:

美女翻译张璐:连续10年坐在总理身旁

15日,坐在总理身边的翻译依然是张璐,这是她连续十年在记者会担任翻译。她身着浅色西服上衣,一头标志性短发,显得十分干练。

15日,坐在总理身边的翻译依然是张璐。摄影/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15日,坐在总理身边的翻译依然是张璐。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2000年,23岁的张璐从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近20年,她一直从事外交翻译工作。

2010年3月14日,张璐第一次出现在温家宝的两会记者会上。记者了解到,这是总理记者会再次起用女翻译,此后身影一直出现在每年两会后的总理记者会上。

15日,在记者提问和总理回答时,张璐总是快速地记录。

张璐曾经说过,领导人发言的时候,不可能让他停下来,即使是连续10分钟的讲话,也得尽可能全部翻译出来。因此,记笔记是翻译的一个工作重点,需要不断地练习臂力。

其实,张璐并非翻译科班出身。1996年,她考到外交学院学习国际法,毕业后进入外交部。

外交部翻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向媒体介绍,想进入外交部当一名高级翻译,必须经历严格筛选。外交部挑选翻译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最终只有不到4%的人被录用。

张璐说,成为一名优秀外交翻译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

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外交部都要提前一个月通知翻译,还会模拟召开记者会,不上场的同事充当陪练,设计出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总结自己的翻译工作经历,张璐说,“必须不断地记,像海绵一样努力去吸取水分,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校园。”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李玉坤 沙雪良 陈鹏 彭子洋 薛珺

相关阅读:
2019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启动 松花湖冰面出现大面积裂纹 形似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