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健市场乱象取证难查处难,长效机制将广泛征求意见
新京报讯(记者 许雯)今年初,13部门联合启动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至今已两个多月。3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此举行专题发布会,新京报记者从会上获悉,百日行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将建立保健市场乱象整治长效监管机制。
罚没款大部分来自违规直销和传销案
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竞争局局长燕军介绍,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取得阶段性成果,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截至3月10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17万人次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商品进行检查,共立案6535件,结案2290件,案值77.9亿元,罚没金额2.6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74件。
在各地查办的案件中,虚假宣传及虚假广告案件数量占比最高,共立案2531件,占比38.7%;结案733件。违规直销和传销案件案值和罚没金额最高,案值49.54亿元,比占63.6%;罚没款1.94亿元,占比72.4%。移送司法机关案件主要涉嫌传销、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
为督促各地对保健市场乱象全面治理,自2月18日起,13部门组成13个联合督导组,赴全国进行督导。截至3月14日,13个督导组已完成对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8个省区市的督导工作。各督导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走访、查阅文档、抽查案卷等方式,进行检查、督导。
将向全社会征集建立长效机制意见
燕军坦言,各地在前一阶段百日行动的监管执法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包括取证难、查处难。违法行为更加隐蔽,证据难以保存。一些经营者为了“避风头”,出现暂时关门歇业、转移经营场所、转入地下经营等,查处难度加大。
同时,普通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对“保健”市场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容易被小恩小惠诱惑的心理基础短期内难以消除,甚至容易形成执法办案阻力。
另外,“保健”市场领域广、商品类别多、违法行为复杂,专业性较强。新业态、新问题发展变化迅速,一些违法行为人行走在法律的边缘,以合法的外衣掩盖侵害百姓权益、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本质,逃避法律规制。
燕军表示,保健市场乱象成因复杂,百日行动是阶段性工作,长期来看要通过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法制化监管机制解决问题。他透露,下一步,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联合工作组在持续监管执法和加大舆论宣传的基础上,已着手考虑研究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问题。
“目前,市场监管总局作为牵头部门,已经向相关部委,以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发函征求意见,还将以总局公告的形式,广泛向全社会征集对建立长效机制的意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他说。
■背景
13部门开展“百日行动”整治“保健”乱象
本次“百日行动”从2019年1月8日开始,为期100天。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中医药局、药监局、网信办等13个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
工信部门将建立健全24小时机制,及时处置网络违法活动,严查利用骚扰电话进行保健品推销;民政部门将重点对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进行排查,严禁假借养老服务场所进行保健品推销;商务部门将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整治直销市场秩序;旅游部门将重点查处利用低价旅游推销保健品的行为;卫生部门将严厉查处各种假借健康讲座进行免费体检、以中医预防保健名义进行非法诊疗、无证行医等行为。
新京报记者 许雯 编辑 吕银玲
校对 范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