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北首家:公立医院对接志愿登记平台推进器官捐献
新京报快讯(记者 戴轩)对不少终末期患者来说,接受器官移植是重获新生的唯一途径,然而由于捐赠器官数量有限,器官移植一直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今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施予受”对接,将在医院内部加大对器官捐献的宣传,鼓励更多人成为志愿者。这也是华北地区首家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对接工作的公立医院。
今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与“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平台启动对接仪式。
赵学明是北京某高校附属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曾在董家鸿肝脏移植团队的救治下重获新生。2017年,他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查出肝癌肝硬化并伴有门静脉癌栓,经专家会诊决定为其进行降期治疗后实施肝移植手术。
赵学明在等待系统分配肝源期间曾因胃底静脉血管曲张严重,多次发生出血,肝脏功能一度处于衰竭状态。
2018年3月12日,一位湖北青年因为车祸重度颅脑损伤,最终临床诊断脑死亡,家属同意捐赠器官,经过国家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并进行血型匹配等工作,3月13日,经过10余小时的肝移植手术,这位湖北青年的肝脏在赵学明的体内重新“工作”了。
器官移植技术让很多生命走到终末期的患者获得了新生,其中器官捐献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场,北京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去年完成器官捐献630余例。
然而捐献器官仍然有限,不少患者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仅有1.6万余人能够完成移植。在活动现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称,需要有更多人愿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希望在我退休时,器官捐献志愿者能超过一个亿。”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公立医院有责任与国家一起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事业的发展。”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说。经医院信息管理处与“施予受”平台管理部门对接,在医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正式开通“施予受”平台接口,凡浏览医院网站和微信者,均可通过医院渠道进行快捷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董家鸿即通过医院官方微信进行了志愿登记。
“真正的捐献者往往是在医院中,对我们来说,与医院的对接能够打开新的宣传窗口,让更多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了解到器官捐献这回事。” “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系统主任赵洪涛介绍,目前该平台已经与全国六家公立医院完成对接,其中清华长庚医院是华北地区首家。之后,该平台计划与更多医院达成类似的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工作,作为国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成立器官移植社会服务基金,接收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帮助经济上有困难的器官移植患者。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同期在学校内开展了器官捐献意向调研与志愿登记宣传活动,在线开展的调查中,82%的清华学生表示愿意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径舟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