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周书单 我们时代的“厌女症”从何而来?

原标题:一周书单|我们时代的“厌女症”从何而来?

《传奇中的大唐》,刘勃 著,文化发展出版社2018年11月版

读此书的过程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一方面,作者对唐代小说(唐传奇)的解读溢出了所谓的“文学史”,虽为一家之言,充满了各种脑洞,但就是在这些脑洞中,种种世情人性的面具被作者近乎粗鲁地撕扯下来,并穿插以当下社会的隐喻性调侃,读来颇有一番辛辣的滋味。另一方面,作者熟谙时下流行的话语体系,文风看似放诞不羁,实则细致严谨,对于唐代的门阀观念、科举制度、藩镇割据、阶层跨越等历史细节有着翔实的考证,因此又可作为史料来参考,并非茶余饭后的口水读物。

关于唐传奇,我们大都知道《莺莺传》《霍小玉传》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但我们可能并不清楚,《莺莺传》和《西厢记》之间有哪些隐秘的变迁,可能也不曾想到,在聂隐娘等侠客故事当中,竟会隐藏着唐太宗的分身。以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这本书是不适宜的,但作为洞悉世道人心的小品来读,却还是有意义的。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或许这本小书,“还不无存在的价值吧”。(杨司奇)

《女性与权力》,(英)玛丽·比尔德 著,刘漪 译,后浪|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版

西方公共领域,自古典时期开始就有“让女性闭嘴”的传统。在荷马史诗中,一个男性成熟的标准就是掌握公共言论的话语权,并阻止女性发声,所以我们会看到乳臭未干的小男孩喝令精明的中年母亲;会看到荷马史诗之后,仍有无数古典作品以将妇女隔绝于公共领域讨论为荣,女性只能闭嘴,除非她是殉难者,除非她是以“母亲”的身份为“合理”的权利发声。这一切好眼熟啊,某些白人“古典爱好者”不是很喜欢用古典名著来捍卫男性特权来着?

《女性与权力》是一本口袋小书,它从西方古典文化中挖掘我们时代“厌女症”的源头,反思歧视女性的言论攻击:创新想象和言辞含蓄从来不是“网络喷子”的长项,今日无止境的辱骂,何尝不是“昨日重现”。与其说这本书是论著,不如说它是一部宣言,当我们置身于男性编码的结构之中,该重新定义的是“权力”而不是“性别”。(吕婉婷)

《饮食的迷思》,(英)蒂姆·斯佩克特 著,李超群 译,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版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口味差别巨大?当今流行的各类健康饮食真的有效吗?为什么有人怎么吃也不胖有人喝水都长肉?这些问题背后,每个都潜藏着无数迷思。本书作者是遗传学方面的专家,长期关注饮食与身体健康之间的互动关系。全书开篇,作者就指出了人类目前最大的症结所在:吃得太多,而且并不健康。

从过度饮食出发,人类跟饮食的关系开始误入歧途。一般人们认为运动减肥会是个很好的对策,但身体的自我保存机制会阻碍脂肪的消耗。大多数人运动减肥失败的原因是身体的变化抵消了运动的作用。《饮食的迷思》当中处处论证了类似的种种误区,在打破幻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指出另一条道路。从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到咖啡、可可与酒精饮料,我们需要明白吃下去的是什么,以及它们会如何在体内产生作用,如此才可能更加科学、谨慎地对待我们的饮食。(张婷)

《反溺爱》,(美)罗恩·利伯 著,林丽雪 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3月版

《反溺爱》讲的是——和孩子谈钱。这是一个能迅速击中众多家长痛点的话题,钱在成人社会中近乎通行的法则,但往往被认为对孩子构成某种程度的禁忌。如果总跟孩子谈钱,他会不会把钱看得过分重要?如果让他感觉钱来得很容易,会不会因此变成纨绔子弟?所以,如何回答孩子关于钱的问题,足够让家长头疼。在本书作者看来,家长恰恰要认真地跟孩子谈钱,因为这可以成为一种教育工具,培养和塑造孩子的价值观。

看看本书的目录,就能感知到它的实用:“为什么要和孩子谈钱”“如何开始和孩子谈钱”“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如何让孩子聪明消费”“如何不让孩子重视物质”“如何和孩子谈捐献”“为什么孩子必须工作”,基本涵盖了家长们关于钱这一话题的困惑,足以在实际的家庭沟通中效法。当然,作者写作的预设读者主要为家庭年收入5万美元的美国中产家庭,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家庭来说也颇具借鉴意义,但对收入较低或很高的家庭,就需要自己进行一些转化和调整。(李妍)

《平等不公正》,(美)唐·沃特金斯亚龙·布鲁克 著,启蒙编译所 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年1月版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不平等”是近世产物。不是说之前人类社会就平等,而是说,当人类走出原始状态之后,关于不平等的意见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深受控制。随着公共领域的产生,它获得正当性,并成为被关注最广、最具分歧的议题之一。

然而,与“经济不平等”相反的“平等”又是那么迷人。唐·沃特金斯和亚龙·布鲁克的《平等不公正》围绕美国的历史和现状展开论述,他们与其他人一样关注到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加剧,贫富差距在拉大,而加税收、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拯救措施在他们看来会误入歧途,是不公正的。与此相反,他们坚持倡导机会平等、保护进步。两位作者是安·兰德研究所的成员,立场高度鲜明是其特征,是优势,也是劣势。他们对不平等何以产生的论述是比较薄弱的,而这是理解一切以极端“平等”为名义之学说、试验何以兴起的重要基础。(罗东)

作者

: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编辑

:宫子、覃旦思

相关阅读:
科技部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答记者问(全文) 埃航坠机事件对舟山波音737完工交付中心影响有待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