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西部高校感慨人才难留 北青报支招:“人走帽留”

原标题:以“人走帽留”遏制人才马太效应

文/胡琦霖

又一次,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来自西部的大学校长感慨起了人才难留。去年发声的是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今年则是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刘仲奎委员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西部地区高校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向东单向流动短期内难以逆转。

人才评价的标准,最直接的体现当为各种称号,比如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等。长期以来,“帽子”数量作为衡量学校或学科实力的重要指标,在学科评估、项目申报、经费拨付等方面都颇有分量。人才如此重要,千方百计挖人也成为各地高校心照不宣的做法。

受财政硬实力和工作软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向东部地区单向流失的趋势始终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在虹吸效应下,这种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最终造成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西部的高等教育和整体发展就会更加弱化。

在现有的高校层级评价体系下,抢人的本质就是抢“帽子”。要为西部人才流失“止血”,还得从剥脱利益入手以发挥杠杆调整的作用,明确“帽子”的地理属性,把原本稀缺的“帽子”留在西部,人走了而“帽子”留下,既可用“帽子”指标吸引更多的有志者,也可以避免一部分人采取投机取巧的办法,在西部获得“帽子”的照顾,拿到东部享受更高的福利。

从制度上讲,一个西部高校的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入选者,没有特殊的理由或者上级的批准,在约定期内未能完全履约跳槽到东部地区,那么其获得的“帽子”就可以取消。按照这个原则,即便东部高校挖到了人才,但没有“帽子”作为其资格的证明,也就等于失去了最大的利用价值。

人走了“帽子”得留下,虽然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但对于供需双方的利益驱使,却有极大的遏制作用。

对于西部地区高校来说,无论是招引人才的“输血”,还是自我培养的“造血”,终归还得落脚于留住人才上来。人走了,“帽子”得留下,能从根本上预防替人做嫁衣裳,有助堵死一些人投机取巧的短视行为。正本清源,规范秩序,才能让人才合理流动,而非恶意流失。

责任编辑:张义凌

相关阅读:
让个体工商户如沐春风 两会恰逢妇女节 光明日报刊文:温情浓,辣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