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产业扶贫新动向:从扶贫车间到滴滴养猪
本报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加上2018年摘帽的约280个县,目前全国832个贫困县有一半的县已摘帽。
在3月7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介绍了上述数字。
“现在脱贫攻坚的办法多得很,不在沿海务工,我们可以就地发展产业。”刘永富说。
对于如何开展产业扶贫,刘永富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诸多鲜活案例,包括传统的扶贫车间、撮合需求信息的社会扶贫网、地方特色产品电商等。“村里应该有互联网,应该有电商。现在做扶贫要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来做,要坐上时代的快车。”刘永富说。
产业扶贫新业态迭出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如今林立着一排排风格鲜明的藏式小楼,这是一个异地搬迁扶贫村,让三有村走上脱贫路的是农产品项目。
三有村产业项目按照“合作社+贫困户”股份合作形式,管理运营奶牛养殖合作社、藏鸡养殖合作社、特种种植合作社,全村712人全部入股并参与分红,实现了搬迁贫困户年人均分红3500余元。
“现在全国有3万多个扶贫车间,有200多万人在里面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接近100万。现在有些小区,一楼二楼这些商品房都预留出来了,搞扶贫车间。像西藏拉萨有个‘三有村’——‘有房子、有产业、有健康’,搬了几百户过去,建了三个股份制企业,一个养奶牛,一个养鸡,一个搞种植,盈利还比较好。”刘永富说。
所谓扶贫车间,是指县城的一些企业,像上世纪九十年代沿海的“三来一补”一样,在村里面建一些扶贫车间,让这些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地打工。
这属于“传统实惠”的产业扶贫形式,同样已不“新鲜”的还有农村电商。2014年开始,甘肃陇南开展电商扶贫示范城市试点。这里是甘肃交通最不发达的地方,2013年时有80多万贫困人口,现在还有20万左右。甘肃陇南的贫困人口通过“电商+扶贫”,2018年人均增收810元。
“我们在全国搭建了一个平台,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建了一个社会扶贫网,现在注册人数4000多万人,贫困人口有什么需求,经过管理员发布,在网上实现对接。到目前为止,快两年时间,发布了400多万个需求,对接成功300多万个。”刘永富说。
更新的产业扶贫业态还在不断涌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搞起了“滴滴养猪”,采取建立“公司+合伙人+农户”的模式,整合村里有地、地里有菜、家里有圈且有生产能力养殖生猪的农户。
“一个1万头猪规模的企业,需要建圈、买猪仔、饲料、人工等很大的投入,要达到我们目前产品的质量要求:每头猪养足300天,要吃掉3000斤青菜、600斤粮食,成本估计要六七千元,但如果分散到一家一户,成本只需要两三千元。”李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共享经济就是让互联网和小农户对接,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赋能小农户,农村有广阔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源,如果不实行共享,那么会产生极大的浪费。”他说。
产业扶贫如何升级
产业扶贫并非一劳永逸,尽管裹着“扶贫”的社会关爱,但扶贫产业同样需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也需要不断升级才能获得利润。
李君回乡之初,推行“以购代捐”计划,通过发动城里人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变“无私捐助”为“购买交换”。但岫云村如今已经脱贫,意味着无法再打“爱心牌”获得订单,只能走产业升级之路赢得市场。
“目前我们是以市场化方式运作乡村产业,包括在成都开了体验餐厅、专卖店。尤其是正在整村推进岫云村这个品牌的打造,用品牌、品质取得市场化竞争优势。岫云村未来的优势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产品的品质上,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一家一户’生产标准化,这种传统生产方式下的产品运输、组织成本比较高,但是它的产品优势是很明显的。”李君告诉记者。
产业扶贫需要哪些保障?全国两会上,受到呼吁最多的是营商环境。
今年32岁的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是一名淘宝店主,她在甘肃陇南石滩村开了7年网店,销售400多个农户的土特产品。她调查发现,从2017年夏天到2018年年初,陇南的很多电商从业者都曾遭遇过这种“恶意订单”——商家为了避免对方纠缠,往往会给对方“封口费”,有的卖家曾经给过数千元。
“电商为扶贫打开了一条新路,不能让网络恶意行为影响商家的经营环境。”梁倩娟说。
“营商环境是融合线上和线下的,随着业态不断丰富,市场参与者也会不断丰富,所以平台经营者的责任、监管部门的职责,包括消费者、商家如何在其中更好发挥作用,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会出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3月6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民建中央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提出,部分地区营商环境不佳,劳动人口文化知识水平不能适应帮扶企业的用工要求,是当前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民建中央建议合理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改善营商就业环境。
这切中了现实中产业扶贫的痛点。民建中央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民建中央联合了地方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了调研组,曾多次赴贵州毕节地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产业扶贫的营商环境优化当然离不开政府部门。“我们一年一度的考核工作,有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记者暗访、绩效考核这四项,再加上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以及平时发现的各类问题,都要汇在一起,每年都要把这些问题通报给地方进行整改。现在问题还是发现比较多的,每年全国都要整改几万个问题,处分四五千人,当然也提拔若干人,表扬若干人。”刘永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