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2018年固定源环境行政处罚近2.3亿元
新京报快讯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官方微博消息,2018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贯彻“精治、法治、共治”理念,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期开展了协同执法、科技执法、随机执法的“三重三执”综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各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曝光力度,保障环境安全。
2018年,全市固定源生态环境执法共立案4929起,处罚金额22956.2万元。其中,大气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2279起,处罚金额6241.6万元;水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407起,处罚金额9201.5万元;固废环境类违法行为立案处罚987起,处罚金额1467.5万元。
全市查处重大环境违法案件1032起,其中,按日连续处罚7起,罚款金额2510万元;查封扣押案件941起;限产、停产4起;联合“环保警察”办理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65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5起。
“点穴”执法 促进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2018年5月起,生态环境部门每月联合公安、城管、水务和属地政府等,选取空气质量较差的街乡镇以及水质较差的流域开展“点穴”执法。在查处环境问题的同时,帮助属地查找原因,分析不足,带动属地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市区两级生态环境、公安、城管、水务等部门联合属地在房山、丰台等8区47个乡镇“点穴”执法,共检查点位1583个,发现问题683个,查封86起,联合公安部门查办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7起。区级生态环境部门落实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在242个街乡镇开展“点穴”执法,检查点位6156家,发现环境违法行为685起,现场实施查封74起。
科技执法 精准查处环境问题
在日常执法中,生态环境部门借助科技手段,根据热点网格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结合移动监测设备,更精准“锁定”问题区域,查处环境问题,打通执法的“最后100米”。2018年全年共推送预警网格680个,检查排污单位(点位)3632家次(处),发现环境问题579个;推送报警信息4979条,各区排查排污单位(点位)6286家次(处),发现环境问题1162个,大大提高了环境问题的查处率。同时,全市已有200家重点涉水单位、117家涉气单位安装了自动监控设施,污染物排放数据实时传输到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对自动监控数据进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执法人员将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随机+专项”实现执法全时段覆盖
全市生态环境部门日常执法以“双随机”为主要方法,即随机匹配执法人员对随机排污单位开展检查,扩大监管范围,保证执法公正,检查情况在相应的生态环境部门网站上进行公开。针对重点行业采取专项执法,以促进各项环保措施落实为重点,围绕涉及挥发性有机物(VOC)排放的家具、印刷、汽修以及餐饮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执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在夜间和节假日违法排污的特点,组织执法人员开展“全时执法”,打击偷排偷放的违法行为。
解决市民身边环境问题 提升公众环境获得感
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环境诉求,2018年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受理环境信访和投诉举报事项5万余件,全部按时办结。鼓励市民积极举报身边的涉嫌环境违法问题,2018年,共收到群众提供的有奖举报线索2236件,查证属实748件,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71.01万元,移送公安部门行政拘留3人、刑事拘留19人,依据有奖举报的有关规定,发放奖金36.2万元,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境监督。
执法重心前移 普法宣贯促进企业自律
采取多种形式普法教育,科普环保知识,解读法律法规,以案说法开展警示教育。推进执法重心前移,执法过程中普法、讲解企业在落实环保法律法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协助企业分析原因,讲明违法后果,指导积极改进。开展多层次的普法培训,为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自主环保验收工作,规范验收,全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全市公共交通、生活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石化、房地产等重点行业自主环保验收法规培训会40次,累计培训企业约5000家次。
编辑 康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