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品品“七样羹”解码“潮”味年

原标题:品品“七样羹”解码“潮”味年

每年正月初七,潮汕人都会吃“七样羹”,寓意吉祥如意。

鼠壳粿是潮汕地区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许钰敏

做鼠壳粿、煮七样羹……这些蕴含浓浓潮汕特色的关键词,便是潮汕地区的年俗“名片”。春节期间,它们让潮汕大地披上了神秘又迷人的彩衣,热闹的游火帝民俗、各种各样的特色美食……它们无不寄托着热情好客、勇于拼搏的潮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又如璀璨烟火般点燃了新一年的激情。

适逢新春佳节,不妨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潮汕的古村落,解锁最原始的潮汕年味。

游火帝行古港锣鼓声声

最原汁原味的年俗,往往保留在最传统的古村落里。日前,住建部公布了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公示名录,广东入选的103个村落中,汕头市就11个,包括金平区月浦街道沟南社区、澄海区东里镇樟林村等。岁月变迁,但是这些古村落仍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习俗。

此次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汕头澄海区东里镇的樟林村,至今仍保留着一项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年俗——游火帝。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是当地最为热闹和重大的日子,游龙舞狮,敲锣打鼓,搭台唱戏,年年如是。

注重好意头的潮汕人,在食物上面也颇为讲究。如春节时拜年送大桔,就寓意大吉大利。各种食材也在潮汕人的巧手之下,被制作成各类粿品、甜食,组成了潮汕过年特有的味道。

做粿品煮菜羹潮味浓浓

提起年味,潮汕人舌尖上记忆最深的便是鼠壳粿。鼠壳草素有消食去积的功效,潮汕人认为将其制成粿可解春节时的鱼肉油腻,健胃强身。鼠壳草生长在田埂中,每逢过年,潮汕乡村便采摘鼠壳草,经过清洗后捣碎,并熬制成泥,再加入糯米粉揉搓成团,制成粿皮。鼠壳粿的馅料又有咸香糯米饭、甜豆沙和甜咸双拼等几种类型,包入馅料之后再用特制的模具印成桃心形、龟形等状。因鼠壳粿皮易粘锅,聪明的潮汕人又找来芭蕉叶,剪成粿状,垫在鼠壳粿下再放入笼中蒸制。出炉时,粿皮呈深绿色,鼠壳草和芭蕉叶的清香、馅料的鲜香混合在一起,令人胃口大开。

林奶奶是樟林村人,年过七旬的她已经连续做了二十年的鼠壳粿。每年年底,她都要做上百来个粿,给子孙亲朋品尝。在她心中,自己亲自做的粿才有年的味道。

除了鼠壳粿,潮汕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年糕“落汤钱”。它是除夕夜里,大多数家庭都会制作的一道甜品,仅以糯米、芝麻和糖等作为简单的原料。糯米健脾暖胃,而潮汕人取名“落汤钱”,更有“吃落有钱”的寓意。

新春佳节,餐桌常见大鱼大肉,但潮汕地区在正月初七却有一道由菜组成的特殊佳肴——“七样羹”。潮汕方言称蔬菜为“羹菜”,顾名思义,即取七种蔬菜同煮,蔬菜种类没有固定,由各个家庭自由搭配,多数为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葱、芥兰等。潮汕人取这些蔬菜的谐音以求吉利,如吃大(芥)菜发大财,吃厚合寓意合家平安,芹菜有勤劳之意,吃青蒜使人精打细算等等。在潮汕人眼中,吃“七样羹”不仅能图吉祥之意,还可解鱼肉之油腻,调节肠胃。

鼠壳粿、“落汤钱”、七样羹,这些用看似简单的食材组合起来的美食,蕴含着潮汕民众的智慧,也锁住了潮汕人挥之不去的春节记忆。

相关阅读:
新丰共线遭遇“井喷”式车流 同仁堂集团14人被问责处理